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特点,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组进行相关药理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文献,对其中有效处方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最高频药组治疗CHF的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等。共筛选出方剂214首,中药148味,其中黄芪、丹参、茯苓、甘草、附子、葶苈子等使用频次最高;中医证型主要为阳虚水泛证及气虚血瘀证;药物性味以温、平、微寒及甘、辛、苦为主,主要归肺、脾、心经,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1对药组,其中黄芪-丹参出现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方;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高频药组黄芪-丹参治疗CHF的主要活性成分5种,核心靶点10个,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6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以阳虚水泛证及气虚血瘀证为主,中医药治疗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居多,常与药性温、平、微寒,药味甘、辛、苦,归肺、脾、心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其中高频药组黄芪-丹参可能通过VEGF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抗心衰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中医治疗CHF的临床用药及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离心管束缚夹尾法"进行"肝气乘脾"泄泻造模,造模成功后以痛泻要方治疗,造模和治疗后分别分析小鼠肠道酶活性。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道内容物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t=4.007,P=0.015),纤维素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下降不显著。模型组小鼠肠黏膜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t_蛋=5.652,P=0.005;Z_淀=-1.964,P=0.050;t_蔗=4.737,P=0.009)。痛泻要方治疗后,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蛋白酶、纤维素酶、乳糖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自然恢复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t=-7.497,P=0.002)。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前段黏膜蛋白酶、乳糖酶、淀粉酶、蔗糖酶活性恢复不显著;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黏膜中段乳糖酶、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t_乳=4.074,P=0.013;t_蔗=8.072,P0.001),而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自然恢复组;中药干预组小鼠肠道后段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t_乳=-7.962,P0.001;t_蔗=-15.921,P0.001;Z_淀=6.489,P=0.034),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活性均有所升高。结论 "肝气乘脾"泄泻肠道内容物及黏膜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痛泻要方对"肝气乘脾"泄泻小鼠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及淀粉酶活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目前关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中医体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对其研究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而关于少数民族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开展较少,但对少数民族之间和汉族之间中医体质的比较研究及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联系将能更好地说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对中医体质形成的影响。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少数民族中医体质的研究一方面可为少数民族人群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医体质形成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临床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顽固性外阴瘙痒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2例,采用单纯西药口服和外阴洗液清洗;乙组患者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操作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和不适症状发生。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方法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可显著增加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肿胀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研究对象是2013年5月到2015年4月期间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骨伤后期肿胀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20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加硫酸镁湿敷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痊愈共25例,显效共23例,有效共10例,无效共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满意共59例,不满意共1例,患者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活血化瘀加减方配合中医推拿治疗患者骨伤后期肿胀临床效果显著,相比抗生素、止痛药物加硫酸镁湿敷西医治疗治疗,明显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中心医院2018年05月~2021年0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利湿化痰方治疗。评估对比组间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血清MCP-1、IL-1β、HMGB1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包括口苦咽干、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MCP-1、IL-1β、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62%(5/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中医症候程度,抑制MCP-1、IL-1β、HMGB1水平的表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四君子汤加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效果以及患者肠道菌群、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术后化疗。采用简单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规定抽取奇数的为单纯化疗组(n=70),偶数的为中药联合组(n=80)。单纯化疗组:术后2周开始化疗,选择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第1 d环磷酰胺600mg/m2+第1 d表阿霉素60 mg/m2+第1、8 d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化疗周期间隔,共治疗6个周期。中药联合组:在上述化疗基础上服用四君子汤汤剂,1剂/d,疗程同单纯化疗组。评估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检测化疗前后肠道菌群与免疫细胞的变化,观察毒副作用。结果中药联合组脾气虚证证候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Z=2.394,P=0.017)。化疗后,中药联合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且多于单纯化疗组(P<0.001),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减少且低于单纯化疗组(P<0.001),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高于单纯化疗组(P<0.001)。中药联合组的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χ2=5.133,P=0.023)。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效果有提升作用,可改善患者术后中医脾气虚证相关证候,调节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郑瑞云  李洲  陶春凤 《蛇志》2022,(1):56-59
目的 分析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胃脘痞满、肢软乏力、纳呆、口淡乏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96、26.514、20.059、19.335,均P<0.00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08)。结论 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概说岐黄     
<正>提起中医,可算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中医"一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但我们今天讲的"中医",其实是指区别于西方医学而言的中国传统医学,是近代以来国门大开,产生了中西方文化差异认识后的产物。显然,两千多年前《汉书》中彼"中医"非今日此  相似文献   
10.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it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human population is divided into nine constitutions including one balanced constitution (Normality) and eight unbalanced constitutions (Yang-deficiency, Yin-deficiency, Phlegm-wetness, Qi-deficiency, Wetness-heat, Blood stasis, Depressed constitution, and Inherited special constitution). Different constitutions have specific metabol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 susceptibility to certain diseases. However, whether a genetic basis accounts for such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is yet to be determined. Here we performed a genetic study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etic variations of metabolic genes including PPARD, PPARG and APM1 and the constitutions. A total of 233 individuals of the Han population in China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Normality, Yang-deficiency, Yin-deficiency and Phlegm-wetness with whom 23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the three genes were genotyp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method. Biased distribution of PPARD rs2267669 and rs2076167, APM1 rs7627128 and rs1063539 in Yang-deficiency, PPARG Pro12Ala in Yin-deficiency and PPARD rs2076167, APM1 rs266729 and rs7627128 in Phlegm-wetness were observed. The frequencies of Haplotype13 (Hap13) of PPARG in Yin-deficiency, Hap25 of APM1 in Yang-deficiency and Hap2 of PPARD and Hap14 of PPARG in Phlegm-wetnes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Normality, suggesting those might be group-associated haplotype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ingle SNP and haplotypes of PPARD, PPARG and APM1 may underlie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 constitutions classified in T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