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反演植被含氮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喆  傅伯杰  冯晓明 《生态学报》2017,37(18):6240-6252
植被含氮量表征植被氮素状态。它作为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检测、生态系统生产估测、精准农业、生态系统干扰评估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遥感监测植被含氮量主要基于高光谱和多光谱数据,采用的算法包括经验方法(波谱指数与回归分析)及物理方法(辐射传输模型法)。但受数据源和研究方法的局限,目前植被氮含量遥感监测局限于区域范围较小且内部植被类型与环境条件(气候、地形等)基本一致的情形,而对复杂生态系统的监测能力不足。未来的研究需针对氮沉降和人类活动的生态系统响应这一重大研究需求,发展和改进现有植被含氮量遥感反演方法。可考虑开展对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植被光谱曲线进行标准化的研究,以形成普适的植被含氮量反演方法。并考虑综合运用多种数据(如微波遥感、无人机遥感),形成多尺度同步监测,以提高遥感对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植被氮含量常规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勤花  张志强 《生态学报》2008,28(5):2424-2424~2429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生命行星报告2006>的最新数据(2003 年)显示,从1961 年以来,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增长了3倍.目前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地球自身再生能力的25%.报告中的"生命行星指数"(LPI)显示出自1970年来脊椎动物的数量减少了大约1/3,生物多样性正快速持续地遭到损失.影响 "生态足迹"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如生命行星指数所示那样,人类对释放CO2的燃料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些影响气候变化的污染气体占到了生态足迹的48%.将生态足迹与"人类发展指数"(HDI)进行对比发现,目前全球的发展还在继续背离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发展的代内不公平、代际不公平还在加剧,人类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之路仍遥远而漫长.  相似文献   
3.
自从荷兰人Leeuwenhoek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观察到微生物以来 ,1 9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发展了微生物的生理学。通过纯培养 ,人类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多样的微生物物种 ,并研究了它们的生命活动规律。 2 0世纪微生物学不仅发展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还在联系工业、农业和医药业方面获得进一步“专业化”的进展与应用。 2 0世纪后期 ,微生物已成为推进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发展的主力之一。微生物作为最简单的生物体 ,是研究生命规律的最基本的模式生物 ;微生物作为生命活动多样性的代表 ,是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业生产中不可替…  相似文献   
4.
转录调控进化在真核生物的表型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基因转录调控元件,包括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和转录因子的进化特点,然后阐述了转录调控进化在生物体进化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转录调控进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陈雅如  肖文发 《生态科学》2017,36(6):213-221
三峡工程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一次重大改造, 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一特殊区域, 探讨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对维护库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总结了1990-2016 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 并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包括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重金属污染、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服务这3 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趋势是走向综合, 研究的关键挑战为宏观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微观机理与过程研究、尺度效应与尺度推绎以及模型构建与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6.
会计管理是新时期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医院会计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经营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医院制度的实施既给医院会计管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医院想要在新时期抓住机遇快速稳定的成长,必须不断加强会计管理,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自1993年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创办以来,一直秉承首任主编钱迎倩先生确定的刊物定位:紧跟国际热点和趋势,反映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进展;及时报道保护、管理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经验,包括法律法规和国际履约。时逢《生物多样性》创办20周年,我们总结了刊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创刊以来策划的研究热点、报道对象、作者队伍及产生的影响,以期更好为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发展服务。这些年,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如生物入侵、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DNA条形码、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变化机制、谱系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等,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履行进展在本刊上都得到了及时报道,2000年以后出版的13个专刊(专栏)更是热点问题的集中体现。在发表的1,189篇(不包括增刊)文章中物种多样性方面文章最多,遗传多样性方面的文章次之;从研究类群上看,植物和动物方面的文章明显多于微生物方面的文章。研究对象的地理分布则与所属地区的多样性丰富程度或受关注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刊物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作者群,发表文章最多的前10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6人)、北京大学(2人)和复旦大学(2人);文章的平均作者数从1993年的约1.5人/篇增加到2011年的约4人/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团队合作的态势;每篇文章的平均页码数也从创刊时的平均5页左右逐渐增加到目前的10页左右,文章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发表的论文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项目资助,表明作者群的层次是比较高的。发表的论文中被引次数大于40的文章超过200篇,最高达970次(中国知网,2012年8月10日检索);被SCI刊物的引用次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生物多样性》是目前我国发表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刊物。但毋庸讳言,《生物多样性》如国内其他中文科技期刊一样,正面临巨大挑战,如优秀稿源匮乏、刊物国际化和国内评价体系的压力、如何协调基础性和应用性、如何兼顾作者和读者的需求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出《生物多样性》在"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和前沿创新与基础支撑兼顾的定位下,继续提高学术质量,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新闻媒体宣传发表的重要成果等方式,提高科技信息传播效率,扎实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化的综述了当前一个热门的研发领域-疫苗工业,并详细分析了其背景和潜在的市场,以及中国疫苗工业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此外,还对中国疫苗工业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只有加强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高端疫苗领域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根本上与国外制药业巨头竞争一席之地,向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刘志敏  牛欣 《生理通讯》2004,23(5):125-126
为了迎接中国加入WTO后的中医药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技创新,中国生理学会中医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于  相似文献   
10.
报告介绍了2013 年第4 季度各国获得简化新药申请(ANDA)批准、《药品管理档案》(DMF)申报、遭遇专利挑战的情况,以及生物仿制药市场、仿制药行业交易和相关仿制药企业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