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四种藓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在苔藓植物细胞学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介绍了藓类植物染色体的研究方 法,首次报道了我国4种藓类的染色体数。研究材料均取各种藓类的幼嫩孢蒴。 本文对孢子 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 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Mitt.) Saito.n=14, 陕西绢藓Entodon schensianus C.Mull.n=10十lm, 尖叶走灯藓Plagiomni- um cuspidatum(Hedw.)T.Kop.n=6, 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Hedw.)Spruc.n=10。 其中的前两种藓类为首次报道。并对后两种藓类的染色体数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从滇产东亚属的分布论述“田中线”的真实性和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3.
西藏金发藓科植物,已知有7属,30种,4变种;其中新种5个,新变种3个。从水平分布看,大多集中雅鲁藏布江流域附近,因该流域是印度板块北缘与欧亚大陆南缘的缝合线,因而金发藓科植物得以高度集中。本文讨论了该科在本区的地理分布和区系成份的分析等问题,并讨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该群藓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船叶藓Neodolichomitra robusta(Broth.)Nog.为东亚特有种,其配子体茎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为n=5,核型为K(n)=5=4V+1J或K(n)=5=4 m+1 sm,在核型分类中属于“2A”型。该研究结果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体内体外培养下飞蝗雄性生殖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单一TCl99或GRACE培养液中培养的四龄三天东亚飞蝗(Locusta mtgratoria mani lensis精小管,其精子发生只发育至初级精母细胞期,培养液中添加10%小牛血清或飞蝗精巢匀浆液可促使其发育至次级精母细胞期,添加10%分别取自东亚飞蝗蝗蝻、柞蚕蛹及蓖麻蚕蛹的血淋巴可促进其产生约20%的精子。 蜕皮激素及保幼激素对精子的产生无显著影响。移植培养的精小管在受体飞蝗体内不能发育产生精子,注射20μg/虫蜕皮激素可促使其产生大量精子。完整精巢无需注射蜕皮激素即可在受体飞蝗体内发育产生精子。结果表明,昆虫血淋巴内可能含有促细胞分化类因子,此(类)因子可能无种属特异性,外源蜕皮激素可能对精子发生无直接作用,但精子发生同时需要蜕皮激素和血淋巴因子,精巢本身可能有自己的蜕皮激素来源。  相似文献   
6.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探究生物多样性在类群和空间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鬼臼亚科属于小檗科,包含10属约89种,属间物种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利用比较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鬼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和多样化历史,并探讨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净多样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鬼臼亚科起源于92.75Myr,净多样化速率在约23Myr开始明显提升,最显著的净多样化速率转变发生在21Myr附近的淫羊藿属(Epimedium)分支上。基于性状的演化速率分析显示,具有蜜距和分布在东亚亚热带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净多样化速率,但淫羊藿属特定的距长对其物种的净多样化速率没有影响;果实类型、假种皮和气生茎的有无对类群间净多样化速率无影响。本研究表明功能性状的演化和中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季风气候的加强导致了鬼臼亚科内部多样性的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
东亚大都市学生头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讨居住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对头型的影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法,调查测量了东亚三个国家四个集团3472名6-17岁学生的头长和头宽,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其平均值、头指数,回归方程,并作性差和地区差检验,其结果表明:中国大连学生为特圆头型,菲律宾马尼拉学生为圆头型,地理位置在大连和马尼拉之间的日本东京的学生的头型也位于二者之间,生活富裕集团的头长和头宽明显大于生活贫穷集团的学生,但头型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对海南热带稀树草原螟区的生态地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本蝗区是Uvarov(1936)提出的飞蝗两类蝗区理论中.由于森林破坏而形成的一类蝗区,作者将它定名为"热带稀树草原蝗区"。这类蝗区在我国过去尚缺乏研究。文中进而根据本蝗区的成因、生态特征以及对蝗区的生态控制对策,分别与我国大陆的东亚飞蝗大沙河类型蝗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