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的方法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给予大鼠参苓白术散联合针刺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病变结肠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采用肉眼观察各组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采用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大鼠体质量更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溃疡指数评分和大鼠体质量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ROS、GSH-Px、MDA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ROS、GSH-Px、MDA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TNF-α、IL-1β、IL-18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TNF-α、IL-1β、IL-18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GRP78、p-PERK、p-eIF2α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GRP78、p-PERK、p-eIF2α更低(P<0.05),且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组明显低于针刺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结论:参苓白术散组联合针刺可有效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质网应激,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病变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小鼠的疗效。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以灌胃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复合抗生素构建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以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及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治疗,通过粪便判断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超微药剂与传统汤剂均能治疗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茵群失调,且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已能达到传统汤剂水平。结论: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节约药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微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小鼠的疗效。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生理盐水建立对照组,以灌胃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林可霉素复合抗生素构建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以七味白术散传统汤剂及超微全量、1/2量、1/4量、1/8量治疗,通过粪便判断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超微药剂与传统汤剂均能治疗抗生素引起的小鼠菌群失调,且超微七味白术散1/2量对小鼠的治疗效果已能达到传统汤剂水平。结论: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节约药材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功能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组、自愈组和治疗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自愈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七味白术散,治疗4d。无菌条件下采集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肠道前、中、后段黏膜,使用ONPG法测定样品中乳糖酶活性。结果抗生素所致腹泻模型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降低,七味白术散治疗4d后,治疗组小鼠腹泻症状消失,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且提高。结论抗生素可引起小鼠腹泻及肠道乳糖酶活性下降,七味白术散可促进腹泻小鼠肠道黏膜乳糖酶活性恢复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药参苓白术散与西药诺氟沙星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慢性肠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诺氟沙星治疗组(对照组)与参苓白术散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口服诺氟沙星,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两个疗程(10天为一疗程),采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疗效与半年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为50%,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为1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诺氟沙星,且不易复发,建议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对腹泻幼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SD雄性幼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蒙脱石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0.2 mL/10生理盐水,七味白术散组给予0.2 mL/10 g七味白术散,蒙脱石散组给予0.2 mL/10 g蒙脱石散,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给予0.2 mL/10 g七味白术散+0.2 mL/10 g蒙脱石散,5组每天定时灌胃一次,均连续给药7天。对比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血清D-木糖水平、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及小肠内容物细菌增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低,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蒙脱石散组、七味白术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与蒙脱石散组相比,七味白术散组、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与七味白术散组相比,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组的脾重、胸腺重指数、血清淀粉酶、D-木糖水平、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较高,腹泻指数、平均稀便级、稀便率、回肠、结肠、空肠黏膜厚度、大肠杆菌较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联合蒙脱石散可明显改善腹泻幼鼠的腹泻症状,可能与其可调整腹泻幼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蔗糖对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疗效,明确蔗糖对七味白术散与酵母菌联用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指导小儿服药尽可能取得最优药效。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以无菌生理盐水作正常组,采用抗生素建立小鼠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灌胃25%量超微七味白术散+25%量酵母组,25%量超微七味白术散+25%量酵母组+蔗糖组。结果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配伍加蔗糖组对小鼠的体重无影响;各组均能治疗小鼠菌群失调腹泻;对小鼠肠道的细菌数和大肠埃希菌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作用不显著;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酶活性恢复上均有效,但七味白术散和酵母菌配伍加蔗糖组在一定程度上未能提高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性,对小鼠腹泻的治疗效果不及七味白术散超微汤药。结论七味白术散制剂在临床用药时不加蔗糖更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单味药对肠道酵母茵生长的影响,同时比较七味白术散复方传统汤剂与超微汤剂对肠道酵母茵的作用效果。方法:通过滤纸片法和比浊法测量药物的最低抑茵浓度及在测试浓度内的最佳促茵浓度。结果.:单味药人参和甘草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抑制作用,其中人参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7936μg甘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949cOmE;茯苓、白术、葛根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促进作用,葛根的促菌效果最好,茯苓次之;而木香和藿香对肠道酵母菌在本次研究中未表现出明显的抑促作用。七味白术散复方在低浓度下对肠道酵母茵产生了促进作用,且通过比较分析,七味白术散超微汤剂的促茵效果要优于传统汤剂(P〈0.01)。结论:人参和甘草对肠道酵母菌有抑制作用,茯苓、白术、葛根及七味白术散复方对肠道酵母茵有促进作用,且超微粉体的药物溶出率高于传统饮片,促菌效果好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OT)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免疫力指标[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CD4+ /CD8+],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P<0.05)。两组治疗7 d后GAS、MOT、VIP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IgA、IgG、CD4+ /CD8+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7 d后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推拿治疗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胃肠状况,提高患儿免疫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黏膜的影响,为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菌群失调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全量和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3d后采集各组小鼠空肠、回肠和结肠肠段各约2cm,并测定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和肠黏膜厚度。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和传统汤药治疗组回肠黏膜厚度及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均降低,且回肠黏膜淋巴细胞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0,P=0.0480;t=0.9130,P=0.0430);超微50%剂量汤药治疗组小鼠回肠和空肠黏膜的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t=1.0210,P=0.0480;t=1.0031,P=0.0493),更接近正常组。结论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部分肠段黏膜厚度和各肠段黏膜淋巴细胞数有恢复作用,七味白术散超微50%剂量的修复作用优于传统汤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