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横断山脉的绒茧蜂属一新种。正模和配模标本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副模标本分别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和西昌农业专科学校植保教研 背刺蛾绒虽蜂Apanteles belippicola新种 雌峰 体黑色,有白色微毛。上颚褐色,下颚须乳白色;后足胫距淡黄或灰白色;除前、中、后足基节黑色,后足腿节末端、后足胫节端部三分之一,各足跗节为褐色(跗节基节基部色浅)外,各足其余部分均为黄色;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均为褐色,其余脉为浅褐  相似文献   
2.
小地老虎变态期脂肪体变化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从四龄幼虫开始经预蛹和蛹的变态期及羽化为成虫后的脂肪体出现的超微结构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变动,以及蛋白质颗粒的形成和消失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幼虫期的后期,脂肪体扩大成宽带状,细胞体积增大的同时出现双核和多核。进入预蛹期,细胞内开始出现嗜碱性“蛋白质颗粒”,血细胞吞噬部分脂肪体细胞。蛹龄一天时,脂肪体转变成块状,细胞内充满大型蛋白质颗粒。在蛹龄5—10天内,“幼虫脂肪体”逐步崩解,围膜及细胞膜消失。至蛹龄12天时转变为预成虫,脂肪体细胞重新出现,并以气管分支为中心聚合成花朵状圆球体,再组成串状“成虫脂肪体”,仍充满蛋白质颗粒。幼虫期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至预蛹期则衰变成几种类型的蛋白质颗粒。(2)六龄幼虫在1—5日龄期间,每克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稳定在7.1—8.4毫克之间,随后逐步升高,至预蛹期达16.3毫克的峰值。蛹初期,雄蛹和雌蛹的含量分别增高到预蛹期的1.63和2.4倍。但在蛹龄2—8天内迅速下降到六龄幼虫期的水平。至蛹龄9—13天时间(包括预成虫),含量又突然猛增,雌蛹尤为显著。蛹期脂肪体细胞充满着的几种蛋白质颗粒,在羽化为成虫后的24小时内全部消失。在六龄幼虫期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20微克)作体壁处理,可使幼虫期延长4天,并使九日龄幼虫的脂肪体仍保持幼虫型状态。  相似文献   
3.
茧蜂亚科已知有123个属(Quicke,1987),其中窄腹茧蜂属Angustibracon Quicke是Quicke(1987)根据分布在印度的1个种Bracon leptogaster Cameron重新组合为1个新属而建立,迄今已定名种仅此1种。我们整理广西茧蜂标本时,鉴定出该属1新种。这是本属种类在我国分布的首次报道,现将该属属征和新种形态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存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幼虫对灭幼脲具有一定的自然耐药力。本文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作为敏感性虫种与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灭幼脲对两种试虫的室内毒力相差4倍左右,引起差异的原因,在体壁结构方面主要在于:(1)小地老虎幼虫的表皮层较粘虫的厚4.2倍左右;(2)上表皮不是匀质结构,依靠少数蜡道与体表沟通;(3)几丁质片层内的孔道数较少,仅及粘虫的1/4。由此构成了表皮对疏水性的灭幼脲表现抗穿透的性能。小地老虎幼虫体壁还含有较强的生化防卫体系,灭幼脲对多功能氧化酶、芳基酰胺酶有明显激活效应,这两种酶都是灭幼脲的降解酶。由此认为,小地老虎幼虫对灭幼脲所表现的自然耐药力,是由体壁的抗穿透性能以及由灭幼脲所激活的适应酶所造成。  相似文献   
5.
应用同位素氚(T_2)和~13C(~13CO_2),证明了水稻联合固氮菌——粪产碱菌A—15是一种含有吸氢酶的兼性化能自养细菌,具有较强的吸氢能力,吸氨酶活性可达到13.11μmol H_2 ml~(-1) cultureh~(-1);同时,它还可利用H_2为能源同化CO_2营化能自养生活,其RuBPC活性为24.65 nmolCO_2 mg~(-1) protein min~(-1)。无论在自养还是异养条件下,H_2都支持、并促进固氮活性。粪产碱菌培养在N_2条件下比在NH_4~ 条件下能积累更多的多聚-β羟基丁酸(PHB)。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采自广西和江西的绒茧蜂属二新种。模式标本存于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1.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vitellinipes,新种(图1~4) 雌 体黑色。触角柄节、梗节、下颚须、翅基片、足(包括基节)、腹部第一背板基部凹陷部分、第1~3背板侧膜边缘和产卵管黄色;触角鞭节、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产卵管鞘深褐色;其它翅脉褐色。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2中枢镇痛作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IL-2受体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不能阻断IL-2的中枢镇痛作用,以及丧失与IL-2受体β亚基结合能力的IL-2突变体仍具有提高大鼠痛阈的能力,这表明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IL-2受体所介导,亦表示IL-2的免疫和镇痛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受体途径实现的。加之内源性阿片肽与IL-2分子有着共同的抗原决定基和结构相似性,提示IL-2可以与阿片受体直接结合产生中枢镇痛效应。从放射免疫法测定的IL-2侧脑室注射后不同时间大鼠脑内不同核团的内源性阿片肽含量,推测IL-2的中枢镇痛作用可能还与弓状核、室旁核、蓝斑等核团的β-EP和LEK有关。  相似文献   
8.
四种短命植物若干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长齿四齿芥(T.recurvata)和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为新疆北部常见的四种短命植物。本文从种子生物学、发育节律、株形和植株寿命等方面研究它们与生存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吴益东  沈晋良 《昆虫学报》1994,37(2):129-136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 armigera(Hubncr) 进行抗性晶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cn-R),抗性倍数高达2“3倍,筛选后F15代LD50值(24.1412μ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μ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晶系的LD50值为0.0116μ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晶系的LD50值(0.0098μg/头)Fcn-R抗性晶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 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9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10.
ExistenceandFunctionsofNeurotensinHumanEarlyPlacentalVilliZHANGChong-li(张崇理);CHENGLi-ren(程丽仁),SHENWei-bin(沈卫斌);YINHong(殷红);H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