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1987年,在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上海五个省市城乡10.08855人口中进行急性肝炎发病率、慢性肝炎患病率、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率的研究。急性肝炎标化发病率为152.19/10万,主要发生在20~50岁组人群;因无甲肝暴发流行,除上海外各点季节发病率分布均衡。慢性肝炎标化患病率为158.25/10万(诊断标准为6个月前有明确急性肝炎病史,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异常,故实际慢肝患病率要高于此数字);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肝病死亡(包括肝癌)标化率为22.65/10万,其中肝病为 13.14/10万。男性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HBsAg阴位母亲的新生儿,按0,1、6月程序分别接种10-10-10μg(1组)、20-10-10μg(2组)和30-10-10μg(3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第一针后一年,检查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60%,90.64%和88.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针10μg组免疫后l~4年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31%、81.08%、80.10%和78.39%,虽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71%,0.49%和0.74%,说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用国产血源HBsAg疫苗免疫以10μ×3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按0、1、6程序,分5种不同剂量免疫HBsAg和HBeAg均阳性(双阳性)母亲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井于首针后8~12个月采血,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他们的HBsAg和抗-HBs、抗-HBc,以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10μg×3组对双阳性和仅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保护率,分别是42.9%和53.5%;20μ×3组为67.4%和69.7%;30μg、10μg、10μg组为75.6%和79.8%,30.20、20μg(含30、30、10μg)组为80.2%和81.5%;30μg×3组为82.3%和83.7%。随疫苗剂量增加保护率逐渐增加,抗-HBs阳转率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10μg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在第一针免疫后9~48个月观察抗-HBs阳转率,发现免后12个月阳转率最高达94.23%;至48个月为81.62%。48个月后抗-HBs GMT仍有263.5mIU/ml,提示此期间不必加强免疫。抗-HBs滴度(mIU/ml)的动态规律是由高滴度(>1000mIU/ml)向低滴度推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快速简易、结果准确、应用广泛、效益明显,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在15~18小时内同时检出,费用比部颁三步发酵法(GB)节省75~84%的大肠菌群检测新方法。笔者研究出 Lactose-Tryptone-Sodium Dodecyl sulfate-Trace Elements[简称 LTSE]培养基,加上几种鉴定验证试验的 LTSE 法,用来快速检测水质、食品、冷饮、餐具等各类样品703件,结果与国标法(GB)对照总符合率为99.3%;同时与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6版1985年)新发展的现行标准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正式 A-1法相比较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提高检出率,并节约经费38.1%.  相似文献   
6.
系统描述了湖南泥盆系的翼口蛤类标本,共5种(或亚种),其中1新种.并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材料作了系统整理和厘订,指出耳部特征在此类标本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据此提出新的分类方案,建立1新亚科 Pterochaeniinae(subfam. nov.)和1新亚属 Pterochaenia (Clarkea)(subgen. nov.).为便于鉴定,还编制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植物角质层内外蜡质的差异及其与抗逆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角质层是覆盖在植物地上部分的叶、花和非木质茎等器官表面的保护层,包括角质和蜡质。其中蜡质根据分布位置不同又分为表皮蜡质和内部蜡质。大量研究表明,表皮蜡质含量和结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申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构成蜡质的成分在内外蜡质层中的分布存在差异,角质层蜡质成分影响植物抗逆性。本文针对角质层结构和内外蜡质差异性以及角质层结构和组成与植物抗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湖南异珊瑚目的新材料——兼论异珊瑚目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湖南渣渡早石炭世维宪期异珊瑚6属: Hexaphyllia, Pentaphyllia, Haptaphyllia, Heterophyllia, Nodohexaphyllia gen. nov. 及 Nodopentaphyllia gen. nov..根据这些珊瑚的内部构造形态,特别从出芽繁殖幼体的构造形态,对异珊瑚轴管的形成、横板的生长形态、隔壁的生长起点及体壁组成的因素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的系统调查、采集和室内标本鉴定,获知稻田中有67种寄生蜂,隶属16科;毗邻杂草地中有96种寄生蜂,隶属19科。稻田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稻田天敌总物种数的45.89%,杂草生境中的寄生蜂物种数占杂草地天敌总物种数的46.60%。对稻田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各种属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优势集中度指数均比稻田高,而均匀性指数值比稻田低。对杂草生境和稻田生境寄生蜂群落的优势种动态比较可知,寄生蜂优势种在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是不相同的,在稻田生境中,优势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sp.)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后期,等腹黑卵蜂(Telenomus dignus)出现在水稻生育后期,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sp.)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及后期出现。然而在杂草地中,作为优势种,稻虱缨小蜂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和中期,等腹黑卵蜂出现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和后期,稻苞虫黑卵蜂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有出现。两种锤角细蜂(Monelata sp.1和Acropiesta sp.2)是稻田的重要优势种,但不是杂草地的优势种;相反,稻蝽小黑卵蜂(Telenomus gifuensis)是杂草地的重要优势种,但不是稻田的优势种。由此可见,杂草地生境是稻田寄生蜂的种库之一,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重建和种群保存有重要影响,因而适当保留田埂杂草和稻田周围的杂草地,减少对天敌的损害,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是水稻害虫持续控制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鉴定了产自湖南新化地区早石炭世碳酸岩沉积中的遗迹化石6属(Zoophycus, Chondrites, Phycodes, Planolites, Palaeophycus, Skolithos)16种.并根据岩性实体与遗迹化石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划分为2个沉积亚相、21个微相、19个遗迹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