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5篇
  免费   1219篇
  国内免费   495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388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954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797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81篇
  2005年   631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糖蛋白去糖基化酶(PNG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哺乳动物中的去糖基化酶,可以水解N-糖蛋白或 N-糖肽上天冬酰胺与寡糖链连接的化学键,并释放出完整的N-寡糖。PNGase在生物体内参与蛋白质降解、器官发育、个体生长等过程。人PNGase基因功能缺陷会导致先天性去糖基化障碍,小鼠PNGase缺陷会导致胚胎致死性,线虫PNGase缺陷使其寿命下降。本文对PNGase在不同物种的分布、蛋白质结构、酶学功能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为PNGase的生理病理功能及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为PNGase作为糖生物学工具酶或药物开发的创新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贝壳历来是生物工程和材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贝壳中的贝壳基质蛋白质在贝壳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Whirlin类蛋白质(Whirlin-like protein,WLP)是一种从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中鉴定的新型贝壳基质蛋白质。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含有PDZ(postsynaptic density/Discs large/Zonula occludens)结构域,而该结构域对贝壳生物矿化的影响目前尚无报道。为深入了解WLP在贝壳形成中对碳酸钙晶体的影响,在序列分析基础上,采用密码子优化结合原核重组表达,获得其重组表达产物后,开展了重组WLP对碳酸钙晶体形貌及晶型的影响研究,结晶速度抑制以及碳酸钙晶体结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组WLP能诱导文石型碳酸钙晶体的形貌和方解石型碳酸钙晶体的晶型发生改变;同时重组WLP对碳酸钙晶体具有结合作用,且能抑制碳酸钙晶体的结晶速度。上述结果表明,WLP对贝壳的形成及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并可能在贝壳肌棱柱层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Aim Data and analyses of elevational gradients in diversity have been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range of general theories of biodiversity. Elevational diversity patterns have, however, been severely understudied for microbes, which often represent decomposer subsystems. Consequently, generalities in the patterns of elevational diversity across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Our aim was to examine elevational gradients in the diversity of macroinvertebrates, diatoms and bacteria along a stony stream that covered a large elevational gradient. Location Laojun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Methods The sampling scheme included 26 sites spaced at elevational intervals of 89 m from 1820 to 4050 m elevation along a stony stream. Macroinvertebrate and diatom richnes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specimens. Taxonomic richness for bacteria was quantified using a molecular fingerprinting method. Over 50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at each site to quantif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at could correlate with the patterns of diversity. We used eigenvector‐based spatial filters with multiple regressions to account fo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Results The bacterial richness followed an unexpected monotonic increase with elevation. Diatoms decreased monotonically, and macroinvertebrate richness showed a clear unimodal pattern with elevation. The unimodal richness pattern for macroinvertebrates was best explained by the mid‐domain effect (r2 = 0.72). The diatom richness was best explained by the variation in nutrient supply, and the increase in bacterial richness with elevation may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carbon supply. Main conclusions We found contrasting patterns in elevational diversity among the three studied multi‐trophic groups comprising unicellular and multicellular aquatic taxa. We also found that there may b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se species diversity patterns.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virB2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分析,为virB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生物学软件以及网站对VirB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预测,VirB2蛋白序列通过基因推导获得并由生物公司合成,然后通过免疫动物实验制备鼠抗VirB2蛋白多克隆抗体,同时设计进行VirB2蛋白细胞毒试验(MTT法)。结果virB2基因编码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为鞭毛样结构,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对VirB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预测,证明VirB2蛋白在H.pylori相关的致病性特别是引起胃黏膜炎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为研究H.pylori致病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孙复川  赵信珍  G.Hung 《生理学报》1990,42(6):547-554
本文用实验揭示了瞳孔对光动态反应具有采样控制特性。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双脉冲光,以开环的方式(Maxwellian View)刺激瞳孔,当双脉冲之间间隔较长时,瞳孔反应相当于对双脉冲光的两次脉冲分别产生瞬态收缩;当双脉冲时间间隔短于0.6s 时,其反应就成了一次瞬态收缩,与单个光脉冲所引起的瞳孔反应一样。同—受试者的多次实验结果相同,不同受试者所得结果也基本一致。故瞳孔对脉冲刺激光引起反应后,必须至少约隔0.6s 才能对另一次脉冲光产生反应,这就说明了瞳孔动态反应具有离散的采样控制特性。实验还进一步证明,瞳孔系统的控制机制是双重模式的控制:不同的刺激条件下,瞳孔反应可呈现为瞬态反应(AC)或持续反应(DC),瞬态反应的 AC 通道为离散的采样控制,持续反应的 DC 通道为连续控制。  相似文献   
6.
压脚痛阈测定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强  吕国蔚  唐昉 《生理学报》1988,40(6):608-613
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压脚测痛法。采用电机驱动替代用手挤压橡皮球完成升压过程;通过一个自动的电路切断结构判定抽脚反应,较目视更加客观;用读数保持电路记录压力变化,较直接读取刻度值更加准确,可靠。这些优点,业经电针和吗啡镇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毛萼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9.
辽宁犹伊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犹伊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独角仙体上的犹伊螨新种——大连犹伊螨Eviphis dalianensis sp.nov.进行了描述,该种与淮南犹伊螨Eviphis huainanensis Wen,1965近似。模式标本采自辽宁大连市,保存于辽宁省卫生防疫站虫媒消杀科。  相似文献   
10.
湘中、湘东地区早籼稻耐土壤潜育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低产稻田是潜育性稻田,约有一亿亩。挖掘其“潜在生产力”,种植耐潜育性土壤逆境胁迫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则是简便、经济而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几个早籼稻品种(组合)对潜育性稻田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并初步提出了耐潜育性的几个鉴定指标,诸如根系生长量和幼穗分化期根系氧化力;分蘖早期茎蘖增长速率;分蘖后期单株干物质产量;乳熟期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GDI和光合强度等。上述鉴定指标,综合应用于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和耐潜育性育种研究,有助于提高水稻抗逆性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