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8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南迦巴瓦峰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载了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的各类大型真菌292种,隶属于120属,42科。其中食用真菌166种,药用真菌109种,有毒真菌5D种,菌根菌68种,树木腐朽菌41种。另有点柄铦囊蘑(Melanoleuca verrucipes)、南牛肝菌(Austroboletus gracilis)、簇生小管菌(Filoboletus manipularis)、多鳞口蘑(Tricholoma squarrulosum)等21种为我国新记录。西藏地区的新记录76种。新种将另文发表。目前认为重要的或经济用途比较大的百种以上,如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茯苓(Poria coco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鸡零售(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白毒伞(Amanita verna)、半卵圆斑褶伞(Anellaria semiovata)等。南峰地区真菌资源丰富,研究利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浓缩获得部分提纯的病毒制剂,产量约为7.45g/kg病叶提纯的病毒制剂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42和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24和1.38。病毒粒子呈线状,宽13—14nm,长度主要分布于250—300nm和550—700nm之间,1000nm以上的粒子也有检到。病毒外壳蛋白仅由一个分子量约为30Kd的亚基组成。在免疫电镜试验中、病毒粒子与日本WYMV抗血清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新鲜病叶的超薄切片中可看到大量风轮体和膜状体。  相似文献   
4.
 从猪脑中提取钙调蛋白和突触质膜,我们研究了山莨菪碱对经有限蛋白水解和磷脂酶A_2处理后的突触膜Ca~(2+)-ATPase活性影响。发现药物对不同预处理后的Ca~(2+)-ATPase表现出不同影响并调节钙调蛋白对它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产硅藻土经氢氧化铵处理后可用于从发酰液中直接取青霉素G酰化酶,平均吸附量为90U/g。吸附的酶可用22%硫酸铵-0.3mol/LPBS(pH8.0)溶液洗脱。平均比18U/18Umg蛋白(NIPAB法)。硅藻土可反复使用。苯乙酰胺-Sepharose4B树脂可对酶作进一步的纯化。  相似文献   
6.
毛梦婷  张瑾  文姣  陈波  廖丽 《微生物学报》2023,63(6):2066-2077
【目的】南极洲具备独特的环境和相对的生物地理隔离,南极洲各类生境中蕴藏了大量尚未培养和难培养的微生物,也是新颖微生物物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南极冰锥洞这类特殊生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条件的多样化提升南极微生物的培养率和多样性,揭示南极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类群多样性,为该环境可培养微生物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南极极端环境未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采用不同培养基添加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 Rpf)的方式,提高南极柯林斯冰盖冰锥洞生境中微生物的可培养率,探究该生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采用4种不同营养水平的培养基,平行添加Rpf进行菌株培养,经分离纯化与16S rRNA基因鉴定,分析冰锥洞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培养条件对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分离培养细菌407株,涵盖5个门、18个科、29个属,其中: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为优势门,占72.73%;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为优势科,占69.78%;Lacisediminihabitans属为优势属,占45.70%。从培养基效果...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镉(Cd)含量的超标导致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恶性发展,微生物作为土壤中的常见组分之一在缓解土壤镉污染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微生物、微生物-植物和微生物-生物炭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并阐述了相关的作用机理。芽孢杆菌(Bacill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等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矿化、沉淀、溶解等方式改变镉的生物有效性,从而达到缓解镉污染的目的。pH值、温度、微生物生物量、镉初始浓度以及时间等对微生物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假单胞菌、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黄杆菌(flavobacterium)等微生物可以通过促生、活化等作用促进超富集植物对Cd2+的吸收。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其独有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庇护所。微生物-生物炭联合使用与单用生物炭相比可以进一步促进镉的残渣态的增加,降低土壤中有效态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以辣椒叶色黄化突变体yl1及其野生型6421为试材,用白光、蓝光、红光、绿光、紫光、黄光和远红光不同光质进行处理,考察其表型、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变化特征,探究光质对黄叶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蓝光与红光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黄光和远红光则会显著抑制幼苗生长,6421生长受不同光质的抑制影响比yl1更大。(2)两个辣椒材料光合色素含量在不同光质下均不同程度降低;6421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光质下均高于yl1,yl1和6421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分别在紫光和黄光下最低。(3)蓝光和绿光能显著提高yl1的净光合速率(Pn),而不同光质处理均显著降低了6421的Pn。(4)紫光处理使yl1的PSⅡ潜在活性(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6421,但升高了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5)蓝光、红光和绿光均能提高辣椒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9.
蔗糖转化酶(invertase, INV)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从葡萄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19个蔗糖转化酶基因,对基因结构和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分析基因在不同激素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探索葡萄INV基因家族参与葡萄逆境响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该基因家族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在150~766 aa之间,理论等电点介于4.43~9.1之间,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其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此外液泡和细胞壁也存在部分基因表达;(2)共线性结果显示VvCINV与其他5个物种复制频率较高;(3)保守基序分析表明VvCwINV包含了所有的保守基序,且Glyco_32和Glyco_hydro_100是VvINV基因主要结构域;(4)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多数基因在葡萄生长发育进程中都有表达;(5)qRT-PCR分析结果显示,VvINV基因家族在叶片中对激素处理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出现上调,VvCINV1在50 mg/L GA3和10%PEG处理后上调表达极显著,VvCINV4在盐胁迫、ABA...  相似文献   
10.
与供铁处理相比,对缺铁敏感的大豆品种“哈83”幼苗在缺铁胁迫条件下根际没有酸化现象,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也没有明显增强。但抗缺铁的大豆品种“8701”幼苗根际则严重酸化,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显著增强;加入能抑制根系H+-ATP酶活性、减弱根际酸化作用的H+-ATP酶抑制剂正钒酸钠会降低根系对Fe(Ⅲ)的还原能力;说明根际酸化与根系还原Fe(Ⅲ)能力相互联系,初步证实根细胞原生质膜H+-ATP酶和缺铁诱导的还原酶相互偶联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