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及分期手术修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43例阴茎阴囊转位伴尿道下裂的病例资料并分析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外观情况。结果:43例患者经2期阴囊成形术后疗效满意,其中2例伴严重尿道下裂患者经分手术后达到预期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所有患者在阴茎阴囊复位后经同期或分期尿道成形术后最终均达到尿道下裂修复的标准。结论: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道下裂应及早手术矫正治疗。分期手术方法使操作简化,阴茎阴囊复位整形效果满意,最终尿道成形术后预后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性器官发育后易复发,术后要随访至青春期以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及分期手术修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 月至2012 年 6 月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43 例阴茎阴囊转位伴尿道下裂的病例资料并分析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外观情况。结果:43 例 患者经2 期阴囊成形术后疗效满意,其中2 例伴严重尿道下裂患者经分手术后达到预期效果,术后随访6 个月至7 年。所有患者 在阴茎阴囊复位后经同期或分期尿道成形术后最终均达到尿道下裂修复的标准。结论: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道下裂应及早手术 矫正治疗。分期手术方法使操作简化,阴茎阴囊复位整形效果满意,最终尿道成形术后预后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 的手术方式,但性器官发育后易复发,术后要随访至青春期以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方法和疗效,并结合治疗体会,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67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经腹膜后途径29例,经腹腔途径20例,单孔腹腔镜技术18例。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复查随访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38~120min,平均时间(70.3±9)min;术中出血量10~125 ml,平均(47.3±15.7)ml;均未出现肾蒂及肾盂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6天(平均3.4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3~7 d,平均(4.2±0.6)d。术后1月复查,腰酸、腰痛、镜下血尿以及肾积水、高血压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1~47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暴露充分、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肾盂旁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术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术中仔细辨认肾静脉壁与囊肿,操作轻柔,填入肾门脂肪可有效防止囊肿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以Orem自护理论作为指导,对膀胱肿瘤患者电切术后实行护理干预,观察Orem自理模式对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科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常规护理的全过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患者的护理,训练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技术和能力,不仅能调动和激发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主观能动性,变“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初步实现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教育的个体化、系统性、连贯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4-3-3夼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10例人乳腺癌组织样本中,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4-3-3夼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210乳腺癌组织中,14-3-3夼蛋白的阳性表达为64.3%。卡方检验分析表明,14-3-3夼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以及HER2状态均没有相关性(P0.05);而14-3-3夼蛋白高表达与高TNM分期(P=0.013)、淋巴结转移(P0.0001)以及ER阴性(P=0.006)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发现,14-3-3夼蛋白高表达与高TNM分期(r=-0.187,P=0.006)、阳性淋巴结转移(r=-2.272,P0.0001)呈正相关,而与ER阳性状态(r=-0.046,P=0.003)呈负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伴有14-3-3夼蛋白高表达患者的DFS与OS明显少于14-3-3夼蛋白低表达的患者,log-rank检验提示P值分别为0.0379和0.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14-3-3夼作为癌基因表达增加,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发生呈正相关,14-3-3夼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和疾病复发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