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1961篇
  527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兔三叉神经终止核对颏舌肌肌电活动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海恒  刘磊 《生理学报》1993,45(2):136-141
本工作在35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自主呼吸的家兔上观察了刺激三叉神经终止核(NTV)对颏舌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刺激NTV和NTV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都能使颏舌肌出现明显的易化效应。电刺激NTV背侧与腹侧时,颏舌肌肌电反应的潜伏期分别为5.9±0.7ms和3.0±0.4ms,电刺激舌下神经核时颏舌肌反应的潜伏期为2.2±0.2ms。结果提示三叉神经终止核的兴奋可加强颏舌肌的活动从而减小上呼吸道阻力。  相似文献   
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引发人类的李斯特菌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菌易感染孕妇,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侵袭性李斯特菌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此,建立有效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胎盘体内外模型,解析和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经胎盘感染机制,是预防和控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母婴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了可用于研究单增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的体内外胎盘模型,总结和讨论了各类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了体外三维胎盘屏障模型在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解析该菌经胎盘感染的途径、发病机制提供支持,并为预防和控制母婴李斯特菌病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从健康甘草须根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目的】探究分离菌株潜在的产酶遗传信息,为该菌深入研究与工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七叶苷培养基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益生菌筛选,筛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采用三代Nanopore PromethION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与组装、并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分析预测菌株潜在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另外,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接种量、温度和起始pH对菌株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甘草须根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验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菌株,并命名为Bacillus rugosus A78.1。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4 146 938 bp,G+C含量为43.86%,共编码4 255个基因。在基因组中,共注释到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192个,其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10个,分别属于GH1和GH3家族基因。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C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896、4 019和3 657个基因。该菌株基因组测序结果上传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096590。菌株A78.1产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0.5%葡萄糖、1.0%酵母浸粉,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3%接种量、pH 6.0,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可达到(5.640±0.085) U/mL。【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产酶优化试验确定了Bacillus rugosus A78.1优良的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及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的潜力,为该菌株在纤维素分解、糖苷类化合物水解等生物、化工和食品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背景】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var.lanceolata)具有重要的临床药用价值,其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是评价药材的关键。【目的】探究药用植物银柴胡在不同生境下根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其与药材主要成分、产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药材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风沙土(semi-fixed aeolian sandy soil,SFA)生境、石砾质土(lithosol,LI)生境和黄绵土(loessal,LO)生境银柴胡根内生菌群落特征及其与药材性状响应关系。【结果】各生境银柴胡内生优势细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而内生优势菌属因生境不同各不相同;银柴胡药材主要有效成分总甾醇和总黄酮含量在LI生境中较高,而单株干重和干鲜比在SFA生境中较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银柴胡药材有效成分及产量显著正相关的内生菌相对较多。综合比较,内生细菌如metagenome_g__norank_f__67-14和内生真菌如unclassified_p__Ascomycota等更为显著。【结论】与银柴胡药材关键活性成分相关的内生菌群落在种类鉴定和提取、菌种培养和次生代谢物分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为银柴胡道地产区药材高质量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董蕊  任小丽  盖艾鸿  何洪林  张黎  李沛 《生态学报》2020,40(7):2310-2320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在控制土壤侵蚀以及维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不同气候带降雨特征进行降雨侵蚀力参数校正,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样地2005—2015年监测数据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定量分析了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日雨量侵蚀力模型在降雨丰富的热带模拟效果优于降雨相对较少的亚热带和温带,参数校正后模拟效果明显提升;②研究期内10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变化范围为4.44—891.67 t hm-2 a-1,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R2=0.65***);土壤保持率均达到97%以上;③降雨、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质地和植被林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量与土壤保持量显著相关(R2=0.52*),NDVI和土壤质地与实际土壤侵蚀量显著相关(R2=0.64**  相似文献   
6.
殷嘉迪  董金玮  匡文慧  崔耀平  江东 《生态学报》2020,40(17):5904-5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生产和生活空间挤占大量生态空间,系统认识和评估我国生态空间演化的宏观格局和过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揭示全国生态空间变化的时空过程,在对生态空间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尺度时序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并评估1990—2015年中国生态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中国生态用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向半生态用地转变,发生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及周边;半生态用地面积波动明显,前期主要表现为不断扩张,后期大量转换为弱生态用地,发生在主要城市群地区;弱生态用地持续扩张,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相关。中国生态空间演变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和梯度效应,不同区域生态空间变化发生的拐点时间有所不同,呈现"自东向西、由南到北"的3级梯度特征,区域生态空间状况与经济发展战略及生态空间管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对于国家生态空间管控近远期战略方案制订具有一定启示,建议处于不同梯度的各地区应基于区域生态空间演化所处阶段和不同驱动机制,确定分区域生态空间安全红线目标和生态空间管控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寡毛纲(Oligochaeta)巨蚓科(Megascolecidae)腔蚓属(Metaphire)3个新发现物种,分别是象头山腔蚓(M. xiangtoumontis Dong & Jiang sp. nov.),韩摆渡腔蚓(M. hanbaiduensis Dong & Sun sp. nov.)和长白山腔蚓(M. changbaimontis Dong & Shen sp. nov.)。象头山腔蚓受精囊孔2对,位于7/8 ~ 8/9节间,属于M. insulana物种群。韩摆渡腔蚓受精囊孔3对,位于6/7 ~ 8/9节间,属于M. houlleti物种群。长白山腔蚓受精囊孔2对,位于6/7 ~ 7/8节间,属于M. glandularis物种群。所有新物种均附有形态学描述、图片、与相似物种的形态学比较及与GenBank上亲缘关系相近物种的遗传距离计算分析。以上结果丰富了我国腔蚓属蚯蚓的物种多样性,并首次记录了采集于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巨蚓科蚯蚓新物种。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区划研究——以西北6省为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汇集西北6省区近300个气象站点的多年气象数据,400多个县市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提取降水、气温、湿度、土地利用类型、人口、GDP、矿产资源、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等要素,设计了水热状况、人类活动强度、工业化程度、城镇化程度等指标,借助GIS工具,通过要素指标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构筑指标体系,进行了以县域尺度为最小空间单元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根据西北地区县域尺度上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状况,将西北划分为3级27个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3年,利用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 (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FACE) 技术平台,研究了FACE条件下冬小麦宁麦9号不同生育期N含量、吸收、分配和N效率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ACE处理使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N率显著降低,降幅达4.4%~13.4%;不同生育时期吸N量显著增加(7.4%~25.4%),生育中期的增幅明显大于生育前、后期;不同生育时期茎鞘的N积累能力相对增强,叶片N积累能力相对减弱,而对麦穗N积累能力的影响因生育进程而异;FACE处理使小麦不同生育时期N物质生产效率(5.5%~10.3%)、成熟期N收获指数(16.3%)和N籽粒生产效率(9.3%)均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增施N肥,使小麦不同生育时期N含量和吸收量呈增加趋势,使N效率呈下降趋势,而对N在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医院绿地土壤是医院人体病原真菌或潜在人体病原真菌重要的物种储存库.这些携带真菌孢子的土粒和灰尘在空气中的传播增加了医院院内真菌感染的风险,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研究表明,不少高等植物,尤其是药用植物具很强的抗真菌特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及模拟盆栽试验,本研究观察了种植药用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