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20 年来,对风景园林的文化阐释成为埃尔夫特应用科技大学文化景观研究组持续以来的关注焦点。期间,该研究组系统地分析了决定图林根州文化景观的各种文化因素和要素,深入了解文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相互作用,以此来表述和研究图林根州的区域景观系统。首先,阐述了当下德国风景园林学术语境中“文化景观”的含义,强调文化对于景观质量的价值。继而,论述了对景观进行优化、保护和设计中无法否定和回避的文化与经济因素。这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文化的矛盾性质,是文化景观概念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质所在。文化景观研究能够在看似统一的地理区域中,形成和发展为具有可识别性的、差异化的动态结构。此外,文化景观研究还涉及其他因素,诸如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滞后、经济价值的低估、国土空间连接性以及缺少实质性评价的人文特征。对历史性文化景观价值的认知给风景园林学带来了机遇,对历史景观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创造并提供各种富有成效的展示,以参与文化景观的未来发展。维护和整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实践,可以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到建成区的景观设计整体过程中得以贯彻。更好地理解文化景观,有助于在空间规划和发展中对其更加谨慎地进行处理,以提高文化景观研究的科学和策略意识。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迁,特别是洪水问题给地处三角洲的城市带来了与日俱增的风险。作为应对手段,提出一种整合性的洪水风险管理方法,该方法确保了洪水风险沟通在洪水风险管理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洪水的可视化作为洪水风险沟通的一种工具,在改变人们对洪水风险的观念方面有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当地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洪水的剩余风险和未来风险。其中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可视化手段,它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与教育等领域提供了崭新的交互方式。首先,探讨增强现实技术(AR)在洪水风险沟通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增强现实技术的2 个关键应用领域:对现场决策的支持和针对高层次设计的可视化与对景观干预的评估。随后,展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所开发的应用,该款创新性的应用为洪水风险沟通提供了一种轻量化的可视化手段。 相似文献
3.
自 1963 年以来,新加坡开展实施了绿化计划,并经历了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亲生态城市”的演变。为了在新加坡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局制定了自然保护蓝图,重点介绍该规划实施的关键是利用技术创新。新加坡城市生物多样性指数是一种评价生物多样性成效的自我评估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欧国家当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地区差异化、农业土地面积矛盾加剧、高密度区域土壤退化及多样性丧失等,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语背景下的 “文化景观维护”概念建立。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与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综合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化景观维护概念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体现,并分为分析与评价、保护与阐释、规划与管理3个主要步骤。基于此基本概念,文化景观维护大致分为2个研究方法范本: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范本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对象清单盘点,就是对一定的限定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化收集分类和评价方法。又分两种不同类型: Gunzelmann的复杂型“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分析法与Burggraaff和Kleefeld的 “文化景观物质分析”法。范本二:文化景观的区域化,旨在从专家角度对历史性文化景观进行标记、注释、分类和简要的特征化。又细分为类型化和个性化2个类型,并结合案例说明。最后指出: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要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考证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设计作为工具,对2 种琶东开发方案下该地区所需的蓄洪量进行检验。琶洲岛位于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处广州中心地带的南部。琶洲岛因毗邻广州金融区,成为城市战略性发展的黄金地段;琶洲岛西部地区也成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一部分。根据目前琶洲岛东部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案推测,未来琶东将会成为地域性的商业中心。因此,对2 种发展方案进行对比,并分析2 种方案预计可为暴雨时节提供的蓄水量,以及面临洪水和汹涌潮汐时所需要的保护措施。方案1 将开发所有可用的土地,而方案2 则将目前地势较低的场地作为暴雨期间可被淹没的湿地。基于1981—2017 年间出现过的最大蓄洪量需求进行计算,并得出结论:百年一遇的雨洪可被储存于80 hm2 的现有低洼地带中,深1.34 m。最后,向地区政府提议,要求对琶洲岛周边地区进行适应性设计,以便进行防洪,并在低洼未建成区域进行适应性蓄水设计,免除方案1 中建造昂贵蓄水装置的需求。还为岛上的村庄描绘了另一种未来蓝图,其中包括一个位于岛屿东南岸极易遭受台风和海浪灾害的渔村。 相似文献
6.
7.
Jun Han Hai Zhang Sheng Wang Jun Zhou Yi Luo Li-Hong Long Zhuang-Li Hu Fang Wang Jian-Guo Chen Peng-Fei Wu 《Neurochemical research》2016,41(11):2890-2903
Sulfhydryl compounds such as dithiothreitol (DTT) and β-mercaptoethanol (β-ME) are widely used as redox agents. Previous studies in our group and other laboratory have reported the effect of sulfhydryl compounds on the function of glutamate receptor, including plasticity. Most of these findings have focused on the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in contrast,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sulfhydryl compounds on 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receptor (AMPAR). Here, we observed that DTT (100 μM), β-ME (200 μM) and l-cysteine (200 μM)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e surface expression of AMPARs via reducing their palmitoylation in rat hippocampal slices in vitro. Increased surface stability of AMPARs was no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altered redox status, because the chemical entities containing mercapto group such as penicillamine (200 μM) and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200 μM) exhibited little effects on the surface expression of AMPARs. Computing results of Asp-His-His-Cys (DHHC) 3, the main enzyme for palmitoylation of AMPARs, indicated that only the alkyl mercaptans with chain-like configuration, such as DTT and β-ME, can enter the pocket of DHHC3 and disrup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via inhibiting DHHC3 auto-palmitoylation. Collectively, our findings indicate a novel redox-independent mechanism underlay the multiple effects of thiol reductants on synapt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8.
聚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动态演变,重点介绍影响该区域在未来变化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驱动因素。三角洲的景观形成以自然动态和过程演替为特征,而土壤沉积是形成其景观格局的关键性因素。人类的活动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珠江三角洲的景观格局。数百年前,大规模的原生林被急剧砍伐,致使其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沉积,直至20 世纪末实施“植树造林”计划,毁林导致生态恶化的情形才有所缓解。在低洼的冲积平原,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堤防系统和地下水位的管理。珠江三角洲具有得天独厚的基塘农业系统,但伴随着高强度的城市化进程,其蚕桑生产逐渐萎缩,而高度集约化的现代水产养殖正在这些区域蔓延。近几十年来,珠三角都市群已拥有1.2 亿居民。伴随着人口膨胀,采砂和疏浚常被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建需求,水坝和水库的建设也大量减少了珠江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这些因素都致使珠三角的沉积物呈负平衡的状态。与此同时,湿地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与采砂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滨海和河口湿地的负面影响。上述这些互相牵制且高度复杂的环境问题,亟须通过多尺度、跨学科协作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法,进而为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