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7型腺病毒(Ad7)E1A在感染中的致病机制,分离了Ad7d2病毒株,构建了Ad7 E1A基因的真核表达体系.用A549细胞分离培养痰液标本中的腺病毒,应用重叠延伸PCR扩增Ad7 E1A基因外显子,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构建重组子pIRES-Neo-Ad7E1A并转染A549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对其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克隆测序显示扩增的Ad7 E1A基因外显子包含了完整的编码区基因,pIRES-Neo-Ad7E1A转染A549细胞的表达产物经Western印迹鉴定与设计相符.成功建立了Ad7 E1A 基因的真核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健康妇女及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阴道分泌物16S rDNA序列。方法提取20例健康妇女及40例BV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的总DNA,针对细菌16S rDNA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将获得的16S rDNA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的发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克隆群中细菌种类和比例。结果通过阴道分泌物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健康妇女阴道分泌物中以卷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惰性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加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为优势菌种,而BV患者阴道菌群种类繁多,以加德纳菌属(Gardnerella)和奇异菌属(Atopobium vaginae)克隆子占较大比例,仅4例患者可见卷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其他患者均未见有乳酸杆菌克隆子且奇异菌属阴道病患者甲硝唑治疗疗效较差。结论健康妇女和BV患者阴道分泌物菌群种类有较大区别,BV患者在治疗前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检测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易感的猪CD151转基因PK-15细胞系,研究CD151分子在PRRSV感染猪源细胞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从猪肺泡巨噬细胞中扩增CD151全长cDNA,测序正确后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用重组载体pcDNA-CD151转染PK-15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系PK15-CD151,用RT-PCR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CD151表达;用VR-2332株PRRSV分别感染PK-15细胞、PK15-CD151细胞、MARC-145细胞和3D4-CD163细胞,定期观察细胞病变,用RT-PCR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病毒RNA基因组和病毒抗原,用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测定病毒滴度.[结果]从猪巨噬细胞中克隆得序列正确的猪CD151 cDNA;从重组载体转染的PK-15细胞培养中筛选得G418抗性细胞克隆,并能正确表达猪CD151分子;在PRRSV感染后,PK15-CD151细胞虽然不表现明显的细胞病变,但能检测到病毒RNA基因组和病毒抗原,并能产生较高滴度的感染性病毒;该细胞系已在体外传30代以上,第10、20、30代细胞的PRRSV滴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猪CD151基因转染能使非易感PK-15细胞获得对PRRSV的易感性,提示猪CD151参与PRRSV感染猪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010年舟山某医院拉米夫定单药治疗无良好应答的乙肝患者其基因型和P区耐药位点突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舟山某医院就诊的124例拉米夫定单药治疗无良好应答的本地乙肝患者,男64例,女60例,平均年龄(46.92±15.16)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基因型和HBV-DNA,并用毛细管电泳测序技术对P区进行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124例患者35例(28.23%)B型和89例(71.77%)C基因型。C型HBV-DNA为(5.83±0.91)log10 copies/mL,高于B型的(5.07±1.13)log10 copies/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1)。拉米夫定在B基因型中的耐药率为45.71%(16/35),低于C基因型的65.17%(5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3.951,P<0.05)。拉米夫定耐药株在B基因型中rtM204 I/V/S位点突变率为68.75%(11/16),高于C基因型的37.93%(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4.821,P<0.05)。结论对于本地区拉米夫定治疗无良好应答的C基因乙肝患者,应加强拉米夫定的耐药位点筛查,而拉米夫定治疗无良好应答的B基因乙肝患者应加强rtM204 I/V/S位点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单细胞RT-PCR技术克隆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重链的方法,为人源化、个体化的乙肝治疗性抗体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单细胞分选技术从乙肝疫苗接种志愿者外周血中分选得到单个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secreting cells,ASC),用单细胞RT-PCR克隆其IgG重链全长到pEGFP-N1载体,转染COS-7细胞,上清液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通过Western blot进行结合力验证。结果克隆得到1 500 bp左右的重链全长,重链表达产物经验证能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结合。结论克隆得到表达产物能与HBsAg特异结合的重链基因,为我们后期制备抗体轻链、连接轻重链和抗体亲和力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纳米酶是具有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对比天然酶,纳米酶具有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循环利用率高等优势.早期的纳米酶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方面,包括检测离子、小分子、核酸、蛋白、癌细胞等,随着对纳米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酶在疾病治疗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将介绍纳米酶在杀菌、抗氧化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纳米酶是具有酶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对比天然酶,纳米酶具有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循环利用率高等优势.早期的纳米酶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方面,包括检测离子、小分子、核酸、蛋白质、癌细胞等,随着对纳米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酶在疾病治疗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将介绍纳米酶在细菌感染、炎症、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