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桃是我国重要的果树种类,分布十分广泛,在水果生产中排第四位,但适合南方栽培的品种却稀少。该研究通过资源调查在广西大学标本园内的一棵台湾早熟蜜桃大枝上发现一个芽变新种质,命名为‘五月红'',并进一步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植物学性状以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观测分析,同时还通过SRAP分子标记检测与母株台湾早熟蜜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五月红''芽变新种质成熟期比台湾早熟蜜桃提前20 d左右,5月上中旬成熟,果变大,核变小,可食率提高,且颜色均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保持了台湾早熟蜜桃需冷量低、品质优良和风味极佳的优点,属于特早熟优质种质资源; 通过琼脂糖电泳检测SRAP扩增组合引物me9/em5在‘五月红''DNA样品中能够扩增到1 200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表明‘五月红''在DNA遗传水平上与母株台湾早熟蜜桃发生了变异,属于新的特早熟种质资源。‘五月红''芽变新种质的发现将为选育适合南方栽培的特早熟桃品种提供重要材料,有助于优化不同熟期品种的栽培结构,进而促进南方桃种植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思婕  陆笛  潘介春  孙宁静 《广西植物》2020,40(8):1188-1202
为研究广西野生柿种质资源果实采后软化机制,该研究以广西特有的野生柿种质‘油柿''(YS)、‘农家栽培柿''(ZP)和主栽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分析了人工脱涩乙烯利处理的果实采后贮藏中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乙烯生物合成量、色差、可溶性单宁含量、果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可滴定酸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缓慢,果实易软化。其中,YS-4最不耐贮藏,乙烯利处理后,贮藏第4天硬度降至1.620 N,第6天可溶性单宁含量下降至2.398 mg·g-1,整个贮藏期原果胶含量下降最慢,末期可溶性果胶值最低,为0.832%; YS-2最耐贮藏,乙烯利处理第8天硬度为YS-4的3.6倍,贮藏末期硬度在所有‘油柿''中最高。(2)‘农家栽培柿''中乙烯利处理贮藏末期ZP-2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最缓慢,原果胶降幅最小,可溶性果胶含量最高; 相反ZP-3果实转色快且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低,原果胶降幅最大,可溶性果胶含量低。(3)‘恭城月柿''PG酶活性和Cx酶活性远远高于‘油柿'',各‘油柿''种质的果实软化程度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相关性不同,β-D-Gal酶和Cx酶在‘农家栽培柿''贮藏前期起作用,PG酶在贮藏前期和后期对果实软化起作用,说明不同柿种质品种在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酶不同。综上认为,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耐贮性差,其中YS-4极不耐贮藏,而‘农家栽培柿''ZP-2极耐贮藏,这为研究柿果实软化机制提供了基础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柿单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研究柿单宁的生物生产特性对其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涩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测定了幼果期、膨大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柿果肉、果皮和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并利用液质联用色谱对全部样品中6种单宁组分[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芦丁(Rutin)、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柿果肉和果皮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单宁,在膨大期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1.93 mg·g~(-1)和18.41 mg·g~(-1),随着果实进入成熟阶段显著下降;柿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较低,并且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明显变化。另外,在柿果肉中检测到GA、GC和CA 3种单宁组分,其中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在柿果皮中检测到GA、GC、CA、Rutin和EGC 5种组分,其中CA含量最高,EGC仅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有痕量检出;在柿叶中检测到全部6种单宁组分,其中整个生育期CA含量极高,EGC和EC均为痕量检出。由此可知,幼果期至膨大期的柿果实可产出较多可溶性单宁,其中果肉中含有较多的GA组分,果皮中含有大量的CA组分,柿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产出极为丰富的CA单宁组分。该研究为柿单宁的功能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储良’和‘石硖’2个龙眼品种的成熟叶为材料,对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与叶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9种模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储良’和‘石硖’的叶面积均可用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进行估算,基于叶长×叶宽建立的9种叶面积回归方程R2均最高,拟合效果最好,且相关性最大,因此叶片长×宽可作为龙眼叶面积估测的首选指标。基于叶长×宽建立的9个回归方程中,一元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幂函数能较好拟合,其中以幂函数估算的精度最高,较适合用来估测龙眼的叶面积。‘储良’和‘石硖’叶面积对应的较为精准的叶面积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0.751x1.006和y=0.986x0.973。最适合两个龙眼品种的总叶面积幂函数方程为y=0.869x0.988。  相似文献   
5.
刘思敏  黄思婕  陆笛  刘柳  孙宁静 《广西植物》2018,38(10):1326-1334
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对其氧化还原电位(ORP)、乙烯生物合成量、硬度、色差、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柿果实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果实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处理果实的硬度从采后3 d即急速下降,至贮藏末期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贮藏前14 d果实转色较缓慢,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总色差ΔE值快速上升至29.6,转色完全,显著高于对照的11.9。在贮藏前期处理和对照果实的ORP均稳定在7.5 mv·g-1,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ORP快速上升至11.9 mv·g-1,是对照组的1.4倍。乙烯利处理果实的乙烯生物合成量在贮藏前期呈较低水平,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急剧增加至0.372 μL·kg-1·h-1的高峰,对照乙烯生成量则始终维持在0.033 μL·kg-1·h-1的较低水平。可见,乙烯生成量的增加与ORP的上升关系密切。此外,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中的β-D-半乳糖苷酶(β-D-Gal)活性与ORP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受果实ORP变化的影响。因此,经乙烯利处理柿果实的ORP贮藏末期显著上升,促进乙烯生物合成量的急剧增加,诱导抗氧化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 β-D-Gal活性增强,导致果实急速后熟软化。柿果实ORP可能作为开关调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成乙烯这一生物化学反应,即打破ORP的稳定状态引发乙烯合成的启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