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15种25居群葱属根茎组植物进行核型研究,首次报道荒漠韭Allium tekesicola、蓝花韭A.beesianum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增补了一些根茎组植物的细胞学资料。结果表明:供试类群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类型为1A、2A或2B;高山韭A.sikkimense壤塘居群和荒漠韭具短臂随体,宽苞韭A.platyspathum的和布克赛尔居群、奇台居群具居间随体;野黄韭A.rude雅江居群和荒漠韭中各存在1条B染色体。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我们讨论了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染色体基数、随体染色体的多型性、B染色体的进化意义和该组植物的进化方式,探讨了天蓝韭A.cyaneum、齿丝山韭A.nutans的地理分布成因,得到了如下推论:(1)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染色体基数x=8;(2)中国根茎组植物的核型进化趋势为:1A→2A→2B→2C;(3)中国根茎组植物的随体染色体具多型性;(4)多倍化和结构变异是中国根茎组植物进化的两种重要方式;(5)天蓝韭和齿丝山韭以多倍化和无性生殖来克服扩大新的生存空间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以环地中海地区和北美葱属Allium的Amerallium亚属种类为外类群,基于36个形态学性状对葱属粗根组sect. Bromatorrhiz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简约分析获得的分支拓扑结构与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粗根组与环地中海地区的Amerallium亚属种类形成姐妹群关系,表明它们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粗根组明显分为两支,粗根韭A. fasciculatum (x = 10,2胚珠)与染色体基数为11的种类(单胚珠)形成一支,另一支由染色体基数为7的大花韭A. macranthum与多星韭A. wallichii (2胚珠)组成,从而否定了粗根亚组subsect. Bromatorrhiza(粗根韭+大花韭+多星韭)的成立。综合已有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粗根组内存在4个相对独立的演化支系,即多星韭及其变种、大花韭、粗根韭,以及染色体基数为11的种类(5种1变种),尽管前人建议的单胚珠亚组subsect. Uniovulatum是合理的,但没有必要在物种数量相对较少的粗根组下进一步细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