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伟秋  徐浩东 《生理学报》1992,44(6):556-561
孤离大鼠左侧颈动脉窦,采用侧脑室(LCV)注射α_1受体阻断剂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PBZ,2μg/20μl)或α_2受体阻断剂育亨宾(yohimbine Y,2μg/20μl),以颈动脉窦内压(ISP)-平均动脉压(MAP)关系曲线及其有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和分析了中枢α受体对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将所得ISP和MAP经Logistic方程拟合,建立ISP-MAP关系曲线。结果如下:PBZ组,ISP-MAP关系曲线在高窦内压区明显上移;峰斜率、MAP变动范围明显减小;ISP-斜率关系曲线在15.96kPa处明显下移。Y组,ISP-MAP关系曲线在高窦内压区明显上移;峰斜率、MAP变动范围明显减小,阈压明显增大,ISP-斜率关系曲线在10.64、15.96kPa处明显下移。与PBZ组相比,Y组的峰斜率、MAP变动范围减小更明显。结果表明:中枢α_1或α_2受体阻断后,窦反射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其中阻断α_2受体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成年狗身上制备右侧孤离颈动脉窦,借助灌流装置用饱和氧的任氏液对其进行灌流。灌流压为搏动性的。通过改变每搏泵出量、灌流管道的阻力和弹性来调节灌流压及其变化速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股动脉血压、窦内灌流压及其变化速率。本文主要观察窦内压的变化速率对降压反射的影响。在8只狗身上共进行了93次实验。结果表明,在窦内压相同的情况下,灌流压的上升速率愈快,降压效应愈明显,而其下降速率则无显著作用。已有资料证明搏动性窦内压所引起的降压效应较非搏动性压力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狗的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不仅对搏动性压力而且对其上升的变化速率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3.
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对应激刺激的反应性要高于正常血压者,高血压息者对刺激产生的血压变化在幅度与时限上均强于正常血压者。动物实验表明,与Wistar-Kyoto(WKY)大鼠相比,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对环境心理应激的心血管反应性增强,并可能与遗传有关。在SHR的高血压维持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起一定作用。本实验探讨内源性中枢AⅡ在慢性应激Wistar大鼠动脉血压高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特异性抗原对致敏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特异性抗原激发后,致敏心肌动作电位发生了下列改变:2min左右APD50、APD90明显延长;5min后,APD50、APD90、3期时程明显缩短;20min以后,上述改变逐渐恢复。心性过敏反应可诱发早期后除极(发生率55%)和触发活动,形成快速自发动作电位(发生率50%),早期后除极在低频驱动时易于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以往的实验研究中,用生理学或药理学方法破坏或减弱大白鼠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系统的神经传递(损毁中脑中缝核群,注射5-HT 合成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唇针的镇痛效应减弱;相反,激活或加强这个系统的神经传递(刺激中缝背核,脑室注射5-HT),则唇针的镇痛效应增强。此外,能够提高脑内5-HT 含量的药物(胰岛素和氨茶碱),也能提高大白鼠唇针的镇痛效应。这些实验资料充分证明,象其他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组胺致豚鼠心室乳头肌早发后去极化和触发活动。组胺(6.0μmol/L)可使动作电位APD_(50)、APD_(90)明显缩短(数据取自无异常自律性和振荡电位的细胞)。组胺可诱发早发后去极化(发生率57%),振荡电位和触发活动。早发后电位在低频驱动(0.2~1.0Hz)时易于发生且常常伴有动作电位时程的延长。触发活动可表现为快速自发性动作电位(发生率14%)。结果提示,组胺诱发的早发后去极化和触发活动可能和心性过敏反应等疾病发生的快速自律型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下丘脑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下丘脑不同区域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下丘脑前区以减压作用为主,它和延髓的有关结构共同作用,使副交感兴奋和交感抑制,实现颈动脉窦减压反射;下丘脑后区主要起加压作用,这是通过外周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活动加强,也可能使迷走神经活动抑制而实现的;内侧下丘脑、外侧下丘脑、下丘脑背内侧以及视上核和室旁核区也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内不同部位的中枢递质如NE、ACh、组织胺等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进而改变血压中起不同的作用。晚近有资料认为,下丘脑和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有关结构作为一个完整机能单位,在整合内脏和躯体活动进行各种适应性反应中发挥作用,下丘脑对心血管的调节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特异性抗原(卵白蛋白0.25μmol/L)对致敏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特异性抗原激发后,致敏心肌动作电位发生了下列改变:2min左右APD_(50)、APD_(90)明显延长;5min后,APD_(50)、APD_(90)、3期时程明显缩短;20min以后,上述改变逐渐恢复。心性过敏反应可诱发早期后除极(发生率55%)和触发活动,形成快速自发动作电位(发生率40%),早期后除极在低频驱动(0.2-1.0Hz)时易于发生,且在2min左右多见。结果提示,心性过敏反应诱发的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可能和超敏反应时发生的快速自律型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1976年,Weiss等发现在等容舒张期(IRP)中左室压力(P)服从指数下降规律:P=exp(-t/T C),t为时间,e是自然对数的底,C是常数,T是左室压力下降的时间常数。T可作为评价左室等容舒张功能的指标。然而,测定T的方法是创伤性的,不易在临床推广。鉴于心尖搏动图(ACG)中含有压力和容积的信息,其波形、时间、高度和斜率都与左室压显著相关,ACG的一阶导数与心室压的一阶导数在时间和波形上也极相似。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无创伤性的新指标——ACG幅度下降时间常数(Ta),拟用其代替T对心舒功能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0.
四种麻醉药对大鼠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经腹腔注射α-氯醛糖(75mg/kg),乌拉坦(1.4g/kg),水合氯醛(350mg/kg)或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孤立颈动脉窦。窦内压(ISP)以5.3kPa为一梯级由0升高到37.3kPa,然后以同样梯级由37.3kPa降到0,同步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将各级ISP与其对应的MAP值进行Logistic函数拟合,对所获得的四种麻醉药的ISP-MAP关系曲线及其有关参数进行比较。在低ISP区(0~10.6kPa),α-氯醛糖组的反射值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在高ISP区(26.6~37.3kPa),四组之间无差异。α—氯醛糖组峰斜率最大,乌拉坦组的闽值和P_3大于其余三组。表明α-氯醛糖可能有易化大鼠窦反射的作用,其余三种麻醉药对窦反射有抑制作用,其中乌拉坦的抑制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