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制备方法及研究目的的不同,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转基因性及乳腺癌骨转移等动物模型,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SLIT是一种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包含3种亚型.其中SLIT2在肿瘤中的作用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讨SLI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LI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和ER、PR和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 SLI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ER、PR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与癌巢血管密度负相关.结论 SLIT2分子有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转移的作用,对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有可能为乳腺癌的防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α-雌激素受体(ERα)介导的雌激素膜信号转导成为研究热点。ERα介导的雌激素膜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包括一氧化氮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以及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这些信号转导过程中有第二信使的动员、ERα与连接蛋白的结合,非受体蛋白激酶的活化、ERα与其他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等多种细胞事件的参与。阐明ERα在雌激素非基因组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改善肿瘤内分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经Fluo-3/AM负荷的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原代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形态与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HPH)大鼠的PASMC与正常大鼠相比,①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但其收缩性减弱;②随培养日数增加,咖啡因(Cafein)所致的细胞内储钙池-肌浆网的Ca2+释放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③血管紧张素Ⅱ(AT-Ⅱ)升高细胞内钙作用明显增强;④部分呈大红色细胞对多种缩血管物质敏感性增强。结果提示,HPH大鼠的PASMC的内钙明显增加,其调节机制处于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癌巢由呈桑椹状或(和)腺管型的微乳头状癌巢组成,与网状间质间形成明显的空隙(主间质分离)。瘤细胞ER、PR、C-erbB-2、CD44V6阳性;Actin(sm)阴性;EMA在瘤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呈阳性表达。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可在病理诊断时作为一种单独的类型提出。  相似文献   
6.
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建立豚鼠(连续激发4次)和小鼠(1次激发)两种ACD动物模型,并以丙酮作为对照。激发后0~96h,对激发部位进行动态分级。激发后96h,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并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动态评分结果显示:豚鼠激发后72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3级为主,并于72~96h保持不变;小鼠激发后24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4级为主,48h后红斑程度减轻。病理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激发部位皮肤内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动物模型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成功建立了豚鼠和小鼠ACD动物模型。豚鼠红斑程度较弱,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小鼠红斑程度较强,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EGCG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苗  魏敏杰 《生命的化学》2007,27(5):434-436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绿茶多酚成分中的一种主要组分,参与了神经细胞生长与凋亡的调控,研究发现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和影响MAPK.PKC和PI-3K/Akt等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此,探讨EGCG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为应用EGCG防治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