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杀伤效应。方法 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P. aeruginosa)为对象,用457 nm和532 nm的激光作为光源,对不同浓度钌化合物孵育的细菌悬液进行光照,用菌落计数法观测PDT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杀伤作用;同时观察了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菌与标准菌株对相同PDT作用的敏感性差异。结果 PDT处理组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在光照剂量相同的情况下,457 nm激光作为光源有更好的PDT杀伤效果;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光动力同样有效,其作用甚至强于标准株。结论 钌化合物介导的光动力作用对体外培养的铜绿假单胞杆菌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其效果和剂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疗法已被用于临床治疗除实体肿瘤以外的一些微血管类疾病,包括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s,PWS)和老年视网膜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竹红菌素是一种苝醌类光敏剂,因为在光疗窗口(600~900 nm)的吸收较少,它不适用于实体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但对于治疗微血管类疾病却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根据竹红菌素光物理特性提出其主要适应症范围,并根据其临床实用化问题提出应对策略。通过构造竹红菌素水溶性纳米制剂或具有优化脂水双亲性的衍生物,实现脂溶性光敏剂既可以安全给药又最大程度保持生物利用度和光动力活性。生物学实验证明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对生物靶体具有超强的光动力活性。由此推测: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微血管疾病(如鲜红斑痣和老年黄斑变性)及其它浅表型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A549肺癌细胞内亚细胞分布的动态变化。方法:传代培养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 h和12 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材(Charge-coupled device,CCD)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探针标记技术,采用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研究HMME在不同时间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在2 h和12 h两个孵育时间点高尔基体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J1/J2)值都最高;随着孵育时间延长,A549细胞的四种细胞器J1/J2值都升高且溶酶体幅度最大。结论:孵育时间是影响HMME亚细胞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A549肺癌细胞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逐渐增强,尤以溶酶体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采用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比较血卟啉单甲醚 (HMME)与HpD对鸡冠表皮层、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和真皮深层组织的光敏损伤特点及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 成年莱亨鸡 2 58只 ,静脉注射HMME或HpD 1~ 2 0mg kg ,于给药后即刻~ 4小时对鸡冠进行激光照射 ,波长为 4 88.0~ 514.5nm、510 .6nm、578.2nm或 6 2 7.8nm ,功率密度为 50~ 150mW cm2 ,能量密度为 30~ 2 70J cm2 ,于照射后即刻、1、3、7、14和 2 8天取材 ,进行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PDT作用区的红色鸡冠完全变白 ,乳头层毛细血…  相似文献   
5.
李志红  顾瑛  白钢 《蛇志》2002,14(1):51-52
为了探讨眼震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给 3 9例颈椎病患者做冷、热水双温试验 ,并记录眼震电图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用 WYC- 1型温度性眼震刺激仪灌水 ,HB-3型眼震电图机记录眼震电图 ,为 3 9例经 X线拍片并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有颈椎病的患者做冷、热水双温试验。其中男 2 4例 ,女 1 5例 ;年龄 2 0~72岁 ,平均 40 .6岁。要求受检者闭眼 ,取平卧位 ,头抬高 3 0度 ,做整数减 7的连续减法心算。灌水顺序为先左耳 3 0度、右耳 3 0度、再左耳 44度、右耳 44度 ,每次灌水间隔时间为眼震消失后 5 min,灌水量为 2 0 s均匀…  相似文献   
6.
血啉甲醚在动脉组织的吸收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观察血啉甲醚(HMME)在血管平滑肌细胞(SCM)、血管内皮细胞(EC)和动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旨在为建立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光动力学疗法提供实验依据。将体外培养的EC和SMC接种于24忆培养板中,分组,培养液中加入HMME,浓度为20、40、60、80、100μg/ml,孵育15、30、60、120、180、240min后,采用荧光摄象分析法测定细胞内HMME含量。以HMME的孵育浓度  相似文献   
7.
血啉甲醚体外光敏效应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MME的’O2和ROS产量,并与HpD相比较,同时观察HMME光敏效应与浓度、激光照射功率密度、照射时间、激光波长的关系。结果显示:HMME浓度在2.5-40μg/ml范围内,其光敏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线形上升,以后便略下降;578.2nm激光以10mW/cm^2照射2.5μg/ml,HMME的’O2和ROS产量是HpD的8倍;HMME光敏效应与激光照射的功率密度密切相关。各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联合利用治疗光源、光敏剂和氧分子,选择性治疗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的精准靶向疗法。光源作为PDT治疗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发光波长、照光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疗效。本文详细介绍了太阳光、近红外光、X射线、在体发光和发光二极管等5种PDT光源的研究新进展,并分析了这五种治疗光源在生物组织穿透深度上的不同特性以及所存在的不足。随后,重点讨论了以提高PDT治疗精度为目标的体表照光和体内照光等两种个性化照光模式。研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新型PDT光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荧光探针在光动力疗法亚细胞损伤位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荧光探针在光动力疗法研究中检测亚细胞损伤位点。方法:传代培养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小时后,加入线粒体探针Bhodamine-123、内质网探针DioC6(3)和溶酶体探针Lucifer yellow分别对细胞器染色。首先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光敏剂进行亚细胞定位。应用荧光显微镜汞灯照射激发光敏剂的光动力效应,加入ROS探针H2DCF-DA检测产生的单线态氧。分别在激发前后采集Pdloclamine-123、Lucifer yellow和DioC6(3)的荧光图像。结果:线粒体探针Phodamine-123的荧光图像在光动力损伤前后差异显著,原有形态特点发生明显改变;Phodamine-123在光动力损伤后再分布于细胞核区。结论: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效应导致亚细胞水平多位点损伤,线粒体和核膜可能是PDT敏感位点;荧光探针标记检测光动力损伤亚细胞位点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竹红菌乙素.光动力治疗(HB-PDT)对青紫蓝兔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探讨HB-PUF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绿光作为PUF治疗的光源的研究前景。方法:使用光纤连接532nm激光器和裂隙灯显微镜,选用青紫兰兔2.5k~3.5kg,全麻生效后,耳缘静脉内注射HB1.0mg/kg,532nm光线作为光源激发光敏剂,眼底光斑功率密度300mW/cm^2,能量密度30J/cm^2,注射药物后立刻照光,光斑直径2000μm,6例,于PDT后1d.7d、28d观察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照光部位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结果:PDT后1d,照光区域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内形成光动力血栓,视网膜的损伤以外层为主,内层没有明显改变。第7d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脉络膜大血管无明显改变,第28d后在原来毛细血管的部位出现纤维组织,玻璃膜增厚;照光区域的RPE细胞出现修复、增殖。结论:PDT后第1d至第7d靶组织的生物学效应和非靶组织的非选择性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强,第28d后逐渐以纤维组织恢复。HB-PDT治疗AMD或其它以脉络膜新生血管为特点的眼底疾病,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