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位于江淮之间,地处肥东、肥西、庐江、巢湖一市三县境内。浓称为鱼米之乡的巢湖市就位于巢湖的东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湖,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清朝康熙年间的巢县知县孙芝芳有一首诗描写巢湖风光,写得十分得体:天与人间作画图,南樵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就在这山青水秀,景色迷人的山间盆地中有一裕溪河,它由北向南婉蜒曲折流过无为、含山、和县三县境内注入长江。河流两岸形成有三级阶地。Ⅰ级阶地海拔高约10米,下部堆积为砂砾,上部为褐黑色砂质亚粘土,形成巢湖市附近的  相似文献   
2.
1975年7月从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木腐真菌标本,经鉴定发现在腐朽木材表面呈现淡黄色菌落的一种真菌是KunzeetSchmidt(1817)建立的棒座孢属(Bactridium)真菌。棒座孢属在中国是首次报道。棒座孢属中国新记录属Bactri...  相似文献   
3.
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现的人工制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998年发现于安徽省繁昌县人字洞旧石器遗址的非灰岩石质标本进行了初步整理,从中选出59件石制品做了分类记述,其主要结果将载于本文中。对目前性质难定的非灰岩石质标本亦作了必要的记述,以备考。这些石制品打片用锤击法,无论从石片或石核上均可见转向打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是刮削器,加工粗糙,方式多样,以向背面修理为主,单层修疤,以深宽型的居多。同时被记述的还有几件骨制品。该遗址的地质时代,依同层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应归早更新世早期,可能在距今2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4.
安徽繁昌早更新世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及其哺乳动物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在安徽繁昌县癞痢山发现了两处洞穴、裂隙堆积。在随后两年中对其中之一的人 字洞进行了系统发掘,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石制品、骨制品和属种丰富、生态习性多样的大量脊 椎动物化石。人字洞发育于三叠纪灰岩中,洞穴堆积物厚约30米,可分为上下两个堆积单元, 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物主要产于上堆积单元。经初步研究,人字洞动物群包含67种哺乳动 物,与我国南、北方第四纪早期的其它主要动物群相比,其绝灭属、种比例更高,动物群中主 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更原始,然而该动物群中真马(Equus)的出现,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 早期。这一动物群具有浓郁的北方色彩,显示出更新世初期我国境内有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促 使北方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徒,在长江以南形成东洋界和古北界动物地理区系交错带的过渡区动 物群。人字洞动物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第四纪早期动物群的特征和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及古气候 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韩立刚  袁毅 《菌物系统》2000,19(3):422-425
瓶霉属、外瓶霉属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类真菌。迄今,我国已报道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裴氏瓶霉(Ph.pedrosoi),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皮炎外瓶霉(E.dermatitidis)和甄氏外瓶霉(E.jeanselmei=Ph.gougerotii)5种,均是分离自人体的病原真菌。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  相似文献   
6.
韩立刚  袁毅 《菌物学报》2000,19(3):422-425
瓶霉属、外瓶霉属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类真菌。迄今,我国已报道疣状瓶霉(Phialophoraverrucosa)、裴氏瓶霉(Ph.pedrosoi)、棘状外瓶霉(Exophialaspinifera)、皮炎外瓶霉(E.dermatitidis)和甄氏外瓶霉(E.jeanselmei=Ph.gougerotii)5种,均是分离自人体的病原真菌。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中,用生长锥取样器随机钻取腐朽林木髓心,在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共鉴定出瓶霉属真菌2种,外瓶霉属真菌3种,其中美州瓶霉(Ph.americana、烂木瓶霉(Ph.richardsiae)和鲑外瓶霉(E.salmonis)为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韩立刚 《人类学学报》2006,25(2):172-172
2004年,在配合宣城至杭州铁路复线工程文物调查时,在宣城市东南14km的孙埠镇洋山发现一处面积约100km^2的旧石器遗址。经试掘,发现了172件石制品。石制品主要埋藏在水阳江支流第2级阶地的网纹红土中,由于窑厂取土而使遗址遭到一定的破坏。遗址剖面地层由上向下可划分成4层:1)红色亚黏土,厚1.10m;2)红色亚黏土,含铁锰结核小球,厚0.60m;3)砾石层,含红色亚黏土,砾石磨园度较好,厚1.10m;4)网纹红色亚黏土,局部夹有砾石透镜体,厚9.60m;各层均含石制品,下与侏罗纪紫红色粉砂岩不整合。  相似文献   
8.
安徽繁昌县人字洞发现早更新世早期旧石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九五”攀登专项-《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安徽课题组于1998年5月上旬在安徽繁昌地区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新生代晚期裂隙堆积。经调查性试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高等灵长类原黄狒(Procynocephalus)和少量具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骨制品及大...  相似文献   
9.
安徽芜湖金盆洞旧石器地点2002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1年春季,在安徽芜湖石硊镇发现了,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称为金盆洞的洞穴堆积。翌年秋季,对金盆洞化石点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化石发掘,发现人工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共伴,收集到10余件人工制品和3千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初步搞清了这一地点的地层、化石种类分布及其时代。经初步研究,金盆洞出土的动物化石可以归入8个目18个科23个属27个种哺乳动物;该动物群与和县龙潭洞的动物群最接近,其次为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动物群较接近,其生存时代很可能是中更新世晚期。金盆洞旧石器地点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下游石灰岩地区的洞穴和裂隙堆积中具有发现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