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报道在我国广西隆林壮族中发现一个罕見的HbQ复合α,β地中海贫血家系。先证者女,18岁,贫血面容,肝脾肿大。化学结构分析确证本Hb变异体为HbQ Thailand[α74(EF3)Asp→His]。血红蛋白组成以及α和β珠蛋白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先证者的珠蛋白基因型为-α~Q/-α~T复合β°/β°(IVSI-1G→T/Codon17A→T);先证者父的基因型为-‘α~Q/-复合β~O/β~A(IVSI-1G→T/β~A);先证母的基因型为-α~T/αα复合β~O/β~A(Codon17A→T/β~A)。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见于湖南的一例快泳血红蛋白β链变种。此男性汉族先证者为一杂合子,家系调查未发现其他成员携有同样的异常血红蛋白。他从未显示任何临床症状,血液学常规检查除异丙醇试验弱阳性和包涵体( )外,其他均正常。通过一级结构分析,确证该例是HbJ Bangkok(曼谷),即肽链变异为β~(56(D7)Gly→Asp)。这是见于湖南的首例。  相似文献   
5.
Hb Stanleyville-II(α78(EF7)Asn→Lys)是一种慢速血红蛋白,已在中非等地发现多例。本文报道在广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病人中发现的一例Hb Stanleyville-II的化学结构分析结果。先证者为4个月婴儿,男,汉族,祖籍广东南海县。家系调查发现先证者的祖母和父亲均携带有相同的异常Hb。血液学检查显示所有检查对象均未因有此变异体而影响临床和血液学有不正常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我们分子鉴别了一个缺失型中国(A_γδβ)°-地贫家系。先证者为这一缺失的纯合子,具有中度贫血症状。家系的另五个成员均为这一缺失的杂合子,其胎儿血红蛋白(HbF)为16—21%,接近或达到HPFH杂合子的HbF水平,并且几乎不表现贫血症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证明了β-珠蛋白基因簇内的DNA顺序缺失,缺失的5′端点位于Aγ基因IVSⅡ内,3′端点在β-珠蛋白基因下游区远端,距HPFH-2的3′缺失端点上游区约11kb。缺失的总长度约为80kb。本文讨论了这一缺失导致胎儿血红蛋白在成人中持续活跃表达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内三个信息层相互作用决定美臀表型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callipyge(美臀)是一种可遗传的肌肉肥厚体征,该表型以独特的方式“极化超显性”遗传给子代.绵羊18号染色体的DLK1-GTL2印记化结构域内存在1个远距离调控元件(long-range control element,LRCE),该元件发生单个碱基突变(A→G).A→G突变顺式作用于印记化结构域内的相关基因,印记化基因的产物包括蛋白质及非编码RNA分子,它们相互作用导致美臀表型产生.美臀表型产生及其独特的遗传方式是绵羊基因组内的蛋白质编码基因、非编码RNA基因以及表观遗传效应等3个信息层相互作用的结果,说明以前被忽略的隐藏信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调控功能.这些现象对经典的中心法则形成了挑战,但是为基因组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C端酰胺化是许多神经内分泌多肽重要的翻译后加工过程,是在酰胺化酶的催化下分两步进行的,PHM和PAL分别催化这两步反应.PHM由两个结构相似的结构域组成,每个结构域均为九链β折叠组成的三明治样结构,分别由三个His或两个His和一个Met螯合一个Cu组成活性中心.在一个反应周期中,两个Cu分别独立地与抗坏血酸和分子氧发生单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完成多肽底物的α-碳的羟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辅激活因子--PGC-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GC—1与核受体作用,构象发生改变后与其他辅激活因子形成复合物,活化目的基因。PGC—1还参与mRNA的转录后加工。可能存在一种抑制物,与核受体竞争性结合PGC—1,降低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原核细胞DNA复制机制早已有较深入的了解 ,但对真核细胞DNA复制机制的认识 ,直到 90年代中期才比较清楚。SV40DNA复制系统是研究真核染色体DNA复制的理想体系。在SV40DNA复制系统中由病毒编码的唯一的复制因子是T抗原 ,其余的复制因子全依赖于宿主细胞。利用纯化的蛋白质或人细胞抽提物在体外重新构建SV40DNA复制体系 ,可以细致、深入地研究真核DNA复制的起始、延伸和滞后链的成熟。1 .在DNA复制的起始至延伸阶段发生DNA聚合酶α/δ转换哺乳动物细胞有 5种DNA聚合酶 (α、β、γ、δ、ε、)。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