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云南省奶牛胚胎移植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实验用12头黑白花奶牛(3-9岁),PGF[2α]作同步发情处理后,周期第10-12天,总剂量36 mg的FSH-P按递减方式每日肌肉注射2次,间隔12小时,共注射4天,在第3天加注PGF[2α]35 m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12头供体牛共得胚135枚,可用胚数118枚,为总胚数的87.47%。平均每头得胚11.25枚。胚胎分别移植给20头同步发情处理的黑白花奶牛和20头黄牛受体(有3头为自然发情),每头移植1枚胚胎。结果,奶牛受孕率为35%(受孕7头,产犊7头);黄牛受孕率为40%(受孕8头,流产2头,产犊6头)。奶牛和黄牛总受孕率为37.5%。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微量电泳方法在细胞水平上检查了属涡鞭毛虫(亦称甲藻)类的夜光虫(Noctiluca miliaris)营养体细胞核的碱性蛋白。为此而提出的单个细胞核的分离、匀浆及其碱性蛋白的提取和电泳分析方法,表明是有效而可靠的。夜光虫的核碱性蛋白提取物及作对照的小牛胸腺组蛋白在100微米口径的毛细凝胶管中的对比电泳检测中,发现夜光虫细胞核的碱性蛋白只出现单独的一条蛋白带,其电泳迁移率与组蛋白H4组份的相当。这一碱性蛋白在一个营养体夜光虫细胞核中的含量,估计约为60微微克。实验结果说明,夜光虫的细胞核虽然根据细胞学的研究是比典型的涡鞭毛虫类高等而更接近于典型的真核生物,但是它们并不含有典型真核生物普遍所含的五种组蛋白成份。在这一点上看来,它是又跟典型的涡鞭虫类相似的。  相似文献   
3.
涡鞭毛虫(甲藻)类(Dinoflagellate)由于其细胞周期的任何时候核中都含有致密的染色体结构,且其化学组成上缺乏通常真核生物所含的几种组蛋白组份,因而在进化上具有独特的地位。1971年Dodge首次发现波罗底海多甲藻(Peridinium balticum)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核,其中大核为涡鞭毛虫类所固有的核,小核却属于真核类型。以后别人又陆续有所发现,但迄今含有两种类型的核的涡鞭毛虫已报道的还是不多的。除上  相似文献   
4.
胚胎移植技术对充分发掘和利用良种母畜的生产潜力,以加速良种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在奶牛和肉牛等家畜的改良和发展工作中,这一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发应用之中。我国目前已有不少省市正在展开这一工作。我们基于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在云南省的开发应用和奶牛胚胎性别鉴别与性别控制研究的需要,于1988年5月份开展了奶牛的胚胎移植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用H—Y抗体在宫内处理植入前鼠胚对后代性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鹤 《动物学研究》1992,13(2):173-176
本文以C57BL/6J鼠分2组进行实验。实验组45鼠,对照组20鼠,与同品系雄鼠交配后,在3日龄胚期,通过腹部手术对实验组雌鼠每侧子宫腔内注入未稀释的H-Y抗血清与豚鼠补体(二者以1:2混合)3μl。抗血清是由C57BL/6L雌鼠用同品系雄鼠的脾细胞以2.5×10~7个/只的剂量,每周免疫一次,共免疫7次后制备。对照组的处理操作与实验组相同,但每侧子宫腔内仅注入补体3μl,未注入抗体。实验组中有42只产仔247只(每窝平均6只),雌雄比为2.7(180/67)雌性占73%;对照组20只均产仔共163只(每窝平均8只),雌雄比为0.92(78/85),雌性仔鼠占48%。实验组雌性仔鼠百分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5%。据X~2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很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7.
前环藻(Amphidinium carterae)(涡鞭毛虫)染色质碱性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甲醇固定、细胞匀浆、0.3NHCl抽提及丙酮沉降的四步法提取了属于典型涡鞭毛虫类的前环藻(Amphidinium carterae)之染色质碱性蛋白及作为对照的小牛胸腺组蛋白,并以酸尿素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所提取的蛋白作了对比检查。结果小牛胸腺的总组蛋白被分离成H1、H3、H2A、H2B及H4五条电泳带;前环藻的蛋白样品在组蛋白电泳区唯一出现了一条电泳带,其电泳迁移率相当于小牛胸腺组蛋白H4。根据本结果和另外一些作者对其他一些涡鞭毛虫类的生化和细胞化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往主要根据经典的细胞化学研究之结果而认为涡鞭毛虫类的细胞核或染色体不含组蛋白或碱性蛋白作为其一重要特征,是并不全面和可靠的。包括本研究在内的几个生化研究结果也暗示了涡鞭毛虫类的染色质主要含一种电泳迁移率类似于组蛋白H4的碱性蛋白可能是一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5只恒河猴人工造成眼角膜创伤,基本一致地除去双眼角膜上皮细胞层,仅边缘部分残留有少量的角膜细胞,均以猴的右眼作实验处理,每日滴3次表皮生长因子溶液(生理盐水配制,浓度130μg/ml);均原左眼作对照,每日仅滴3次生理盐水。每日用荧光素钠溶液滴眼,检查眼角膜创面的恢复进展情况,结果实验眼的创面在第3-4天完全恢复,对照眼则在第5-6天恢复,实验眼比对照眼约提前2-3天恢复,表明表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9.
间接免疫荧光鉴别奶牛胚胎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H—Y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奶牛6—7日龄胚胎进行性别鉴别。用数排卵法获得的胚胎,共选37枚在含H—Y抗血清的M2培养液中温育30min,用M2培养液清洗后,在含FITC—荧光标记的羊抗鼠IgG二抗的M2中温育30min,经洗后的胚胎在Nikon倒置荧光显微镜下鉴别有无荧光,结果21枚胚胎有特异免疫荧光,判作雄性胚胎;16枚无特异免疫荧光,判作雌性胚胎,分别占57%和43%。这与自然出生公母犊各约50%和性比率无显著差别(P>0.25),判定为雄性的5枚胚胎移植给3头受体奶牛(每头移植1或2枚)、3枚判定为雌性胚胎移植给2头受体奶牛一头移植一枚,枚、另一头移植2枚)移植后两个月时检查有3头受体怀孕,其中,一头移植有荧光胚胎的受体返植无荧光胚胎的2头受体各产一母犊(体重皆41k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