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不同植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的抵御能力不同,研究不同植物对入侵植物根际土壤生态的影响可为筛选入侵植物的竞争替代植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同质园试验,以入侵植物黄顶菊为研究对象,设置黄顶菊单种、黄顶菊与不同植物(地肤、苘麻、苏丹草、反枝苋)混种处理,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植物对黄顶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土壤养分的变化探究不同植物对黄顶菊根际土壤生态的影响。[结果] 与黄顶菊单种相比,地肤和苘麻降低了黄顶菊根际微生物的总含量,改变了黄顶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地肤、苘麻能竞争性抑制黄顶菊对铵态氮的吸收,从而抑制黄顶菊的生长。[结论] 不同植物的抵御能力与其土壤生态有关,替代植物通过改变黄顶菊根际土壤微生物,抑制黄顶菊对氮的吸收,从而抑制黄顶菊的生长,实现对黄顶菊的替代控制。  相似文献   
2.
体细胞杂交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创造蔬菜新种质,丰富蔬菜种质资源;转移和创造CMS性状;蔬菜抗病、抗虫、抗逆育种;改变蔬菜生理类型等四方面详细介绍了体细胞杂交技术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并对体细胞杂交的主要优缺点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终止过程中,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eukaryotic polypeptide release factor, eRF1)利用其N端结构域识别终止密码子。eRF1的N结构域中的GTS、NIKS和YxCxxxF模体对于终止密码子的识别发挥重要作用。但至目前为止,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的机制,尤其是对于终止密码子的选择性识别机制仍不清楚。我们构建了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ia)eRF1的N端结构域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eRF1的M和C结构域组成的杂合eRF1,即Tt/Sc eRF1 和Tt/Sp eRF1。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证实,两种杂合eRF1在细胞中识别终止密码子的活性具有显著差异。Tt/Sc eRF1仅识别UGA密码子,与四膜虫eRF1一致,具有密码子识别特异性;而Tt/Sp eRF1可以识别3个终止密码子,无密码子识别特异性。为解释这一现象,将Sp eRF1的C结构域中的1个关键的小结构域中的氨基酸进行突变,与Sc eRF1相应位点的氨基酸一致。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Tt/Sp eRF1识别密码子UAA和UAG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说明第一类肽链释放因子的C端结构域参与了终止密码子的识别过程。这提示,四膜虫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的特异性可能依赖于eRF1分子内的结构域间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肽链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对我国农牧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本文主要研究三叶鬼针草入侵与不同本地植物竞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方法(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同时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 并利用Canoco4.5软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1)三叶鬼针草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丛枝菌根真菌等土壤微生物具有较强的聚集能力, 且其根际土壤聚集的微生物类群与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2)三叶鬼针草入侵显著增加了入侵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 降低了铵态氮的含量; 土壤中的速效钾、速效磷和硝态氮的含量则与本地植物种类密切相关。(3)相关性分析表明, 16:00和16:1 ω5c对铵态氮的含量影响较大, 而三叶鬼针草入侵地16:00和16:1 ω5c的含量显著高于裸土对照, 进而推测这一状况导致了铵态氮含量的降低。(4) 15:1 anteiso A和18:1 ω5c与速效钾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其含量在狗尾草(Setaria viridis)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三叶鬼针草与狗尾草混种处理中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以上结果说明, 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 且这种改变与入侵地本地植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儿童原发性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流行株BZLF1基因及其启动区Zp的基因特征。本文对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associat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BV-IM)134例和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32例患儿的外周血来源的DNA进行了EBNA3C、BZLF1和Zp基因片段的扩增分析。根据EBNA3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的大小进行EBV-Ⅰ/Ⅱ分型,对BZLF1和Zp基因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序列测定,并用BioEdit 7.0.9进行序列分析。实验显示①儿童EBV感染流行株以EBV-I型为主,占97.2%(140/144),EBV-Ⅱ型为2.8%(4/144);②共检测出3种BZLF1基因型,12种亚型(包括6种新发现的亚型)。BZLF1-A型和BZLF1-B型两基因型在两种疾病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83)。BZLF1-A1是儿童EBV感染性疾病中的常见基因型。BZLF1-A型第一内含子以3个29bp重复序列为主,而B型以30bp重复序列为主(P=0.000),且重复序列的个数波动于1-13个不等;③共检测出Zp-P、Zp-V3、Zp-V4、Zp-V1四种Zp基因型,并且这四种基因型在EBV-IM和EBV-HLH两种疾病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72、0.252、1.0、1.0);④BZLF1和Zp基因连锁分析显示,BZLF1-A1基因型毒株的Zp基因分型以Zp-V3为主(P=0.000),而BZLF1-B4基因型以Zp-P型为主(P=0.000)。EBV-Ⅰ+BZLF1-A1与Zp分型中Zp-V3高度连锁(P=0.000);EBV-Ⅰ+BZLF1-B4与Zp-P高度连锁(P=0.000)。结果证实:①BZLF1-A1是儿童EBV感染的常见基因型。BZLF1-A型其第一内含子重复序列以29bp为主,而BZLF1-B型则以30bp的重复序列为主。②Zp-P和Zp-V3是儿童EBV感染的常见Zp基因型,二者检出率相似。③BZLF1-A1型的Zp分型以Zp-V3为主,而BZFL1-B4型则以Zp-P分型为主。EBV-Ⅰ+BZLF1-A1与Zp分型中Zp-V3高度连锁,而EBV-Ⅰ+BZLF1-B4与Zp-P高度连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测定人工段木栽培3年生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 baumii、桑树桑黄S. sanghuang及野生桑树桑黄子实体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多糖、三萜、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和FRAP),探究此3种栽培桑黄及野生桑树桑黄子实体的营养、药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营养、药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上差异较大。其中,栽培鲍姆桑黄子实体粗纤维含量最低,多糖含量较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ABTS、FRAP活性最高;栽培杨树桑黄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最低,总黄酮、总酚、三萜含量较高,多糖含量最高;野生桑树桑黄粗蛋白、粗脂肪、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多糖含量较高,三萜含量最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和ABTS、FRAP活性最低;栽培桑树桑黄粗纤维含量较高,多糖、总黄酮、总酚、三萜含量和ABTS、FRAP均较低。栽培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野生桑树桑黄在药效成分含量上各有所长。筛选到可结实、药效成分含量高的桑树桑黄菌株是可能的。桑黄优良品种选育是今后的工作重点。本研究为桑黄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闫明  陈艳梅  闫静  奚为民 《生态学报》2024,44(6):2420-2436
基于计数模型方法,同时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构建林分水平死亡模型,探究影响树木死亡的因素,以期为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美国德州东部森林连续清查的样地数据为数据源,按4∶1的比例将其进行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将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和气候因子作为模型的自变量,林木死亡株数则作为模型的因变量,运用计数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方法进行模型的构建,并分析影响林木死亡株数的因子。使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和-2倍对数似然函数值(-2logL) 3种模型评价指标评估各模型间的拟合效果;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 2种评价指标评估其预测效果,以便筛选出最佳的林分水平死亡模型。结果表明:立地因子方面,林木死亡株数与海拔(P<0.01)呈显著的负效应,与坡度(P<0.05)呈显著的正效应,说明林木死亡株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多;林分因子方面,林木死亡株数与林分年龄(P<0.001)和树木基面积(P<0.001)呈显著的正效应,与林分平方平均胸径(P<0.001)和林分密度(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虎眼万年青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分成阳性药物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虎眼万年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d,观察糖尿病小鼠的体重、血糖水平、总胆固醇(TG)和甘油三脂(TC)的变化。结果:经灌胃给药14d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呈下降趋势(P0.01),血糖值(P0.01)、总胆固醇TG(P0.01)、甘油三酯TC(P0.01)均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虎眼万年青多糖高、中剂量组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P0.01),总胆固醇TG(P0.01),甘油三脂TC(P0.01),并且虎眼万年青多糖高剂量组可缓解糖尿病小鼠体重减轻症状(P0.01),而低剂量组作用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虎眼万年青多糖能够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桑黄孔菌属Sanghuangporus 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目前被国际公认为抗肿瘤效果最好的真菌之一。本研究以桑黄孔菌属中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 baumii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代料栽培原基形成后第30、45、60、75、90天子实体多糖、三萜、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和FRAP),探究采收期对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杨树桑黄三萜含量外,采收期对上述6个指标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在多糖含量上,鲍姆桑黄在原基形成后75d时急剧升至最大,在原基形成后90d时有所下降;而杨树桑黄在原基形成后45、60、75d均维持较高水平。在三萜含量上,鲍姆桑黄在原基形成后30d时即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而杨树桑黄则不同采收期差异不显著。关于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FRAP),鲍姆桑黄和杨树桑黄均在原基形成后30、45、60d维持较高水平,在原基形成后75、90d急剧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ABTS、FRAP)两两极显著正相关。鲍姆桑黄多糖含量与其上述4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三萜相关不显著。杨树桑黄多糖含量与其上述4指标相关不显著,与三萜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表现为原基形成后30、45、60d的子实体聚为一类,原基形成后75、90d的子实体聚为另一类。适时采收,有利于桑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提升。研究结果为桑黄代料栽培适时采收、质量控制、药材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肺形侧耳‘杭秀2号’以‘台秀57’菌株为亲本采用多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6-28℃,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22-28℃。菌盖扇形,深灰色,菌盖大小平均为4.38cm×3.65cm;菌柄圆柱形,白色,直径平均为1.06cm。鲜菇蛋白质含量2.94%,氨基酸总量2.54%。示范栽培表明,‘杭秀2号’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1.2%。低温刺激后,经5-6d可完成一茬菇采收。该品种具有出菇整齐、商品性好等优良性状,适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