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6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指标。采用MODIS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计算植被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与水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R/S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CUE与WUE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并探究水热条件对碳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碳水利用效率年均值分别为0.61和0.68 gC m-2 mm-1;研究时限内,植被CUE呈波动下降趋势,而WUE呈波动上升趋势。(2)空间上,植被CUE呈西高东低分布,WUE相反。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CUE表现为草地>农田>灌丛>森林;WUE表现为:农田>森林>草地>灌丛。(3)总体上,黄河流域植被CUE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黄河流域北部植被WUE与温度和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黄河流域西南部植被WUE与降水负相关;(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生活史植物群落随海拔梯度及水库干流沿程的空间分布规律,于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区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的植物物种丰富度随距大坝里程距离的缩短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2)三峡水库消落区不同生活史类型植被群落盖度对水淹梯度胁迫的响应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随着消落区高程的升高,一年生植物对消落区植被覆盖度的贡献逐渐增加,而多年生植物对植被群落覆盖度的贡献逐渐降低。但是,在消落区的任一高程区域,多年生植物物种盖度均要大于一年生植物物种盖度。(3)采用TWINSPAN植被分类方法可对9个样地607个样方的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划分为25个组,其中苍耳+狗牙根群落Ass.Xanthiumsibiricum+Cynodon dactylon(含213个样方)、狗牙根群落Ass.Cynodon dactylon(包含137个样方)、狗牙根+香附子群落Ass.Cynodon dactylon+Cyperus rotundus(含55个样方)、狗牙根+酸模叶蓼群落Ass.Cynodon dactylon+Polygonum lap...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黄酮类成分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淫羊藿苷是含量最高的单体成分,淫羊藿素是淫羊藿苷的代谢产物.最近10余年来,学者对淫羊藿提取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尤其是淫羊藿苷及其衍生物,在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神经和精神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哮喘和肺部疾病、炎症性肠病、肾脏疾病、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多个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疾病模型中显示了良好的抗炎作用.淫羊藿苷及其衍生物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降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NLRP3/caspase-1/IL-1β、STAT和MAPK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上调Nrf2/ARE/HO-1信号通路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等.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近期研究进展,提示淫羊藿及其所含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治疗多种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研究中,已发现人瘦素(leptin)在体外再折叠过程中会形成稳定的二聚体,但其二聚化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分析瘦素二聚体的结构特性,并重点研究体外再折叠过程中瘦素二聚化的机制. 相较与瘦素单体,瘦素二聚体保留了约75%免疫活性及15%受体结合活性,同时显示出明显慢的天然电泳迁移率. 圆二色性分析显示,二聚体基本保留了单体α螺旋索结构特征. 还原性及非还原性凝胶电泳分析和自由巯基测定结果表明,瘦素二聚体是由一对分子间二硫键连接2个单体而成的.为了确定瘦素二聚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子间二硫键,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C96S和C146S两个突变体瘦素. 通过分析C96S及C146S突变体瘦素的体外再折叠特性及过程,并与野生型瘦素相比较,揭示C96S瘦素的二聚体显示出与野生型瘦素二聚体相似的特性,而C146S瘦素不能形成结构稳定的二聚体.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ys146-Cys146分子间二硫键在人瘦素二聚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siRNA介导的NFBD1表达沉默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FBD1,也称MDC1,是1个参与细胞内DNA损伤后细胞应答反应的重要分子.为探讨NFBD1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作为分子靶点用于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本研究采用siRNA技术抑制NFBD1的表达,并观察了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半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的短链NFBD1 siRNA能有效抑制内源NFBD1的表达,抑制程度约100%.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iRNA介导的NFBD1表达沉默导致HeLa细胞生长增殖的显著抑制.FACS分析结果表明,NFBD1表达抑制导致sub-G1峰的出现,同时蛋白质印迹分析观察到了caspase 3和PARP(poly-ADP-ribose polymerase)的剪接激活,表明NFBD1表达抑制诱发了细胞凋亡.在该凋亡过程中,P-53及其下游靶分子Bax和Puma的表达水平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Noxa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显著上调,强烈提示该凋亡过程很可能是1个不依赖P53的凋亡途径,且Noxa的转录激活在该凋亡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果表明,NFBD1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絮凝功能细菌xn-1对有害水华藻——铜绿微囊藻的絮凝效果,以期为有害水华的治理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涂布划线法从藻际分离纯化絮凝功能微生物;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确定进化地位;通过不同金属离子确定絮凝机制;梯度醇沉法获得絮凝物质;以酶标仪测定絮凝效率。【结果】菌株xn-1确定属于申氏杆菌属(Shinella),且命名为Shinella sp.xn-1。在添加Ca~(2+)作为促凝剂的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其絮凝效果主要来源于胞外上清,而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所需要的胞外上清添加量为3.0%。从胞外上清中获得的絮凝物质以0.5 g/L的添加量作用于藻细胞后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且随着处理时间增加,絮凝团的体积增大。【结论】Shinella sp.xn-1通过分泌胞外絮凝物质对铜绿微囊藻表现出高效的絮凝效果,在絮凝作用下藻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大体积的絮凝团,该研究有利于治理有害水华。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国唇形科龙头草属一新分布种——高野山龙头草.该种的主要特点:植株矮小,高10~20cm,茎细弱,不具匍匐茎;花萼筒状,具15脉,花冠二唇形,下唇中裂片舌状,具有紫红色斑块,顶端2浅裂,侧裂片长圆形,长为中裂片的1/3;子房4裂,被毛.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8.
脑内微透析采样技术及其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种新的在体化学采样技术,脑内微透析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关注。它与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灵敏度的微量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体内细胞外环境中化学物质变化的动态监测,从而在神经科学领域获得应用。本系统地介绍了这一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扼要地介绍了一这一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新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植物名称短距风兰(Neofinetia richardsianaChristenson)。2材料类别成熟未开裂蒴果中的种子。3培养条件(1)种子萌发培养基:1/2B_5+6-BA 1.0mg·L-(-1)(单位下同)+NAA 0.2;(2)原球茎增殖培养基:B_5+6-BA 1.0+NAA 1.5+0.1%AC;(3)分化成苗培养基:B_5+6-BA 1.0+NAA 0.2+0.05%AC;(4)壮苗和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NAA 0.3+0.03%AC。以上培养基含4.0%蔗糖和0.7%琼脂,pH 5.6~5.8。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36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2 h·d-(-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细菌为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在健康对虾肠道中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是指示对虾健康的关键类群,探究对虾肠道红杆菌科细菌定向富集和分离方法,可为对虾养殖益生菌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碳源添加对凡纳滨对虾肠道中红杆菌科细菌的富集作用,筛选对红杆菌科细菌有显著富集作用的碳源;利用纯培养技术从红杆菌科细菌富集的样品中定向分离红杆菌科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添加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碳酸氢钠对红杆菌科细菌有显著富集作用,主要富集到Cribrihabitans、Tritonibacter、Rhodovulum、Ruegeria、Sagittula和Thalassobius属相关菌株;对红杆菌科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样品进行稀释涂布培养,共分离纯化出303株细菌,分属于2门12科,其中红杆菌科细菌为主导类群共119株,主要包括Tritonibacter (90株)、Phaeobacter (25株)、Sulfitobacter (1株)、Ruegeria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