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黄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南方型和北方型两个生态型黄瓜为材料,用改良的染色和制片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黄瓜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①黄瓜减数分裂属于同时型胞质分裂,双线期染色体具有明显的交叉节并呈现出较易识别的棒状或环状形态,在末期Ⅰ和末期Ⅱ有多核仁和核仁融合现象;②在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成十字交叉形(decussate type),而非四边形(isobilateral type);③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观察到两核居中期的特殊现象,在核居中期小孢子只有一层壁,而在核靠边期小孢子出现了两层壁;④黄瓜的成熟花粉粒属于两核花粉粒。  相似文献   
2.
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对Cucumis属双二倍体种(Cucumis hytivus Chen et Kirkbride)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约31%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具有正常的19Ⅲ,约69%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复杂,平均构型0.41Ⅰ 14.69Ⅲ 0.06Ⅲ 0.93Ⅳ 0.62Ⅵ 0.07Ⅷ;在四分体时期,形成约8.78%的四分孢子,其余为各种异常的多分孢子;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约10%的小孢子可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发育为正常的两细胞、三孔花粉,其余90%的小孢子最终成为败育花粉。此外,还观察到了减数分裂后期Ⅱ的染色体组分离和新种花粉形态的变异等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双二倍体种Cucumis hytivus染色体组间交换重组及其对雄配子育性的影响进行了细胞学研究。找到了该物种染色体组间交换重组的细胞学证据:包括前期的"8"字形、"十"字形结构和中期环状、链状多价体。研究还发现各种可能导致遗传物质不均衡分离的异常结构如染色体桥、染色体滞后、染色体组分离、微核等。染色体组间广泛的交换和重组导致约93%的多分体及部分异常四分体的形成,多分体中大量的畸形小孢子和四分体中遗传物质不平衡的小孢子因不能正常发育而最终形成败育的雄配子,直接影响到Cucumis hytivus育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与染色体组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简要介绍了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综述了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在鉴定异源易位系、确定多倍体物种类型、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的染色体组来源及探讨杂种不育的细胞遗传学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影响染色体配对的主要因素,如配对控制体系、遗传背景和外界环境条件等,并展望了染色体配对研究与其他技术结合在染色体组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甜瓜属种间杂种F1(2n=19,华南型黄瓜"二早子"×Cucumis hystrix)为试材,对其形态学、细胞学和育性作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杂种无雌花,雄花不能正常开放,表现高度不育.该杂种F1长势瘦弱,与笔者以前报道的种间杂种F1(C. hystrix与华北型黄瓜"北京截头"正反交)相比,在育性和形态学性状上有明显差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杂种F1的终变期和中期Ⅰ主要以17条单价体(Ⅰ)和1个二价体(II)存在;整个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经常可见染色体滞后和纺锤丝定向紊乱,形成多极染色体,末期II后形成多分体,以致不能发育成正常的花粉粒,导致杂种F1高度不育.  相似文献   
6.
用组培芽鉴定组培材料染色体数目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与根尖比较研究组培芽制片方法的结果表明:用组培芽制片在预处理方法上,以低温(0℃)结合0.002 mol*L-1 8-羟基喹啉处理4~4.5 h的效果较好;解离时,以2.5%混合酶液(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各占2.5%)于25℃下解离4~4.5 h效果较好.利用所确立的组培芽制片程序,鉴定出新创制的Cucumis属种间杂种双单倍体和马铃薯无性变异系的染色体分别为2n=19和2n=96.证明以组培芽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制片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鉴定组培材料染色体数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综述了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研究在鉴定异源易位系、确定多倍体物种类型、分析物种间亲缘关系和物种的染色体组来源及探讨杂种不育的细胞遗传学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影响染色体配对的主要因素, 如配对控制体系、遗传背景和外界环境条件等,并展望了染色体配对研究与其他技术结合在染色体组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对双二倍体种Cucumis hytivus染色体组问交换重组及其对雄配予育性的影响进行了细胞学研究。找到了该物种染色体组间交换重组的细胞学证据:包括前期的“8”字形、“十”字形结构和中期Ⅰ环状、链状多价体。研究还发现各种可能导致遗传物质不均衡分离的异常结构如染色体桥、染色体滞后、染色体组分离、微核等。染色体组问广泛的交换和重组导致约93%的多分体及部分异常四分体的形成,多分体巾大量的畸形小孢子和四分体中遗传物质不平衡的小孢子因不能正常发育而最终形成败育的雄配子,直接影响到Cucumis hytivus育性。  相似文献   
9.
黄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核仁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高代自交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首次观察到了微核仁现象。在被观察的430个花粉母细胞(PMCs)中,有279个含有微核仁,占64.9%。微核仁在PMCs中数目变化范围在1~7之间。从细线期到四分孢子期都可观察到微核仁,其数量和大小在分裂的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期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微核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并没有发现染色体畸变或染色体桥等现象。将此高代自交材料与3个商品种对照,分别在不同的季节种植在不同的地点,证明微核仁仅在此高代自交系上发生,且不受栽培季节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