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从广西贵县1958—1964年的七年螟害调查资料,可以将全年螟害的消长趋势,划分为世代递减发生型、世代递增发生型和第三世代多发型等三种螟害发生型。 2.形成三种螟害发生型的原因,主要系由于水稻播植期的早晚与螟虫发生为害的不同组合所致。水稻播植期较早的年份,形成世代递减发生型;播植期较晚的年份,形成世代递增发生型:播植期居中的年份,则形成第三世代多发型。 3.本文根据历史资料,订出早、中、晚播植期的标准,以此标准为坐标图上的横轴,各世代螟害率为纵轴,作出了播种期与螟害型的关系模式图。根据这个模式图,在某年掌握了早稻播种期以后,就可以作出该年螟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展望。 4.求算三种螟害发生型各世代之间的螟害增减比值历年平均数,在某年获悉早稻播种期和第一世代实测螟害率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比值平均数,依次推算以后各世代的预测螟害率。 5.关于各世代螟害率的近期预测,本文主张以幼虫虫口密度为依据,求算虫口密度与其所造成螟害率的二次函数曲线方程式,在获得幼虫密度以后,代入方程式来计算近期预测的螟害率。  相似文献   
2.
在深圳市红树林主要分布区设置8个调查样地, 以调查深圳市红树林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1)秋茄为深圳市天然红树林的建群种或优势物种; 白骨壤及海漆是天然红树林的重要组成物种; 海桑及无瓣海桑是人工林的主要组成物种; 桐花树及老鼠簕是林下灌木层以及低发展程度的红树林群落的主要组成物种。(2)海桑、无瓣海桑、海漆及白骨壤等真红树植物丰富了以秋茄为建群种、优势种或伴生种的深圳市红树林的物种种类、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 从而提高了红树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 使林分更加稳定性。在对红树林进行质量提升或营建红树林人工林时, 可以通过增加本土红树植物的种类和提高林分混交程度和结构多样性, 来提高红树林的生态稳定性和景观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硫酸软骨素快速提取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先高温蒸煮后加稀碱与酶解相结合 ,并用氯仿反萃取的方法提取硫酸软骨素 ,与其它提取方法相比较 ,缩短了一半工艺流程 ,同时提高了纯度和提取率 ,减轻了碱法提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是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微生物群落是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但是由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只能分离约1%10%的环境微生物,对复杂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了解甚少。元基因组学、单细胞分析和群落遗传学等方法的出现,及其与微生物学的交叉融合,使得人们能够从微生物群落组成、物种功能、种间相互作用和预测模型等方面分析微生物群落。重点综述了元基因组学、单细胞分析和群落遗传学等方法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粘虫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测定,在此同时,采用了不同地区来源的材料(北京材料和广东材料)、恒温和变温的研究方法,迴归直线和加权的计算方法等进行了比较,企图获得一个实践上简单易行、容易推广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并将此次测定结果供生产上预测粘虫发生时期上的参考: 1.测定粘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结果:发育起点卵期为10.2±0.7℃,幼虫期为7.4±0.6℃,前蛹期为8.7±1.7℃,蛹期为9.9±1.3℃,成虫产卵前期为10.0±1.1℃,全世代为8.7±0.8℃:有效积温常数卵期62.3日度,幼虫期为362.5日度,前蛹期为39.2日度,蛹期为150.7日度,成虫产卵前期为71.3日度,全世代为696.0日度(北京材料)。 2.温度与粘虫生长发育的关系,各种虫态均表现为逻辑斯帝曲线(Logistic-curve),即较低温时粘虫的生长发育比较缓慢,到达一定温度以后,呈直线上升,到相当高温时,生长发育又复迟缓,甚至不再上升或保持一定的水平,也有稍为下降的例子。 3.北京材料和广东材料对温度的反应基本一致,各虫态发育日数的变异率平均为9.61%,最大不超过25%,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常数之简,似亦无显著的差异。 4.用迴归直线法和加权法两种计算方法,来求算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的结果:认为两种方法都可应用,但迴归直线法只适用于恒温的试验结果,变温的试验结果则须应用加权计算法。 5.认为利用自然变温下饲育昆虫所得的发育日数,并以发育期间内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来计算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常数的研究方法是可以符合实际要求的。在粘虫发生地理学的检验结果来看,与实测世代数尚符合。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免研究上恒温条件的许多困难,也可以减免恒温研究结果的若干局限性,而且变温的研究结果,应该更为接近实际,在生产实践上似较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未立即行脑室外引流术发生脑积水的指征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中,28例(28.6%)患者需要行脑室外引流术。全脑室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49例,50%),这些患者中24例(49%)需要行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外引流术组和非脑室外引流术组平均m GS分别是17±5.1(12-28)和8±4.2(2-20)(P0.001)。与脑室外引流术相关的因素包括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中线移位5 mm、GCS评分8分、m GS13分、三脑室m GS=5及四脑室m GS=5分。多因素回归分析中,m GS13分、GCS评分8分和四脑室m GS=5分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大部分患者(24例,85.7%)在有脑积水症状时很快行脑室外引流术,有4例患者在48小时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结论:昏迷、m GS13分和四脑室扩大使行脑室外引流术的风险增大。大部分患者在脑室出血后一天内行脑室外引流术,很少一部分患者在48小时后行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八角科(Illiciaceae)八角属(Illicium Linn.)2组11种20个材料、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Kadsura Ksempf.ex Juss.)2亚属2组8种15个材料和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2亚属4组6种17个材料的花被片表皮形态特征。首次报道了八角目2个科(八角科和五味子科)3个属(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植物花被片表皮细胞的形状、分泌细胞的形状及分布、气孔器的形状及分布、花被片表面的纹饰。通过与八角目2个科3个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比较,发现花被片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均为单层,与叶表皮气孔器外拱盖层数(常绿种类为双层和落叶种类为单层)之间没有相关性,还在五味子科中发现2个新的性状(气孔对和环列型气孔)。通过对两性花、雌花和雄花花被片表皮观察,发现花被片表皮形态与花的性别之间没有相关性。通过对八角属、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比较,发现五味子属与南五味子属相比,其花被片表皮表现出更多的衍生性状;南五味子属与八角属相比,前者花被片表皮具有更多的衍生性状;而南五味子属花被片表皮形态与五味子属的相似性程度较大,支持五味子科包含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八角科包含八角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饱和荧光染料、未标记探针与实时荧光PCR结合产生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是一种新的实时定量技术,在检测速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上具有突出的优点,近几年来在突变扫描、DNA甲基化和基因分型等医学检测中发展迅速.就HRM的原理、应用以及在HR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未标记探针(unlabled probe)HMR、弹回探针(snap probe)HMR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不同的金属离子以及不同酸碱度环境下,蓝藻藻胆体末端能量受体LCM蛋白色素化的效率。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表达LCM蛋白中LP502片段以及合成色素分子所需的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体外培养诱导表达LP502蛋白以及PCB色素分子;在蛋白纯化过程中创设各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酸碱度环境来孵育LP502蛋白与PCB色素分子,使其形成复合体;再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并测量镍柱洗脱液中蛋白在667nm处的吸光值来判断蛋白的色素化效率高低。结论:金属离子方面,发现Zn2+对该蛋白色素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酸碱度方面,pH=8.8的碱性环境对该蛋白色素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鼠类生态学的研究中 ,对鼠类年龄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有助于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大沙鼠 (Rhombomysopimus)是中亚地区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重要害鼠之一 ,在内蒙古西部的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林区 ,由于大沙鼠的啃咬 ,影响了该地区梭梭林的正常结实 ,从而降低了结实量[1 ] 。同时 ,大沙鼠又是鼠疫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重要宿主。对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从而为有效防治大沙鼠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