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具有介导细胞内脂质流出,维持细胞脂质稳态的功能.新生的ABCA1必须经过胞内运输和各种化学修饰等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功能的成熟转运体,才能行使其转运脂质的功能,因此,ABCA1在胞内的运输过程和正确质膜定位对其介导胆固醇流出的功能至关重要.目前ABCA1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脂质转运方面,并提出各种胆固醇流出机制的模型,如通道转运模型、蘑菇状突起模型和胞吞-胞吐转运模型等.最近研究显示,ABCA1还具有调节质膜脂筏结构、参与免疫和炎症调节等新功能.本文主要针对ABCA1的胞内运输过程以及各种功能做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128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1月到2020年7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股骨头置换术后疑似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128排CT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在78例患者中,128排CT判断图像优69例,良9例,优良率为100.0 %。静脉造影判定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DVT组),发生率为14.1 %,检出病变血管45支。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使用激素、年龄是导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P<0.05)。DVT组的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BV)与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高于非DVT组(P<0.05),血流量(blood flow, BF)与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值低于非DVT组(P<0.05)。DVT组的血管狭窄评分低于非DVT组(P<0.05)。128排CT对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 %和97.0 %。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使用激素、年龄是导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128排CT能有效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已经证实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生呈负相关,因此,HDL-C水平的调控成为CAD治疗的研究热点.HDL水平高低与其自身的产生和代谢密切相关,而HDL的产生和代谢主要由相应的调控基因决定,有研究表明,血浆HDL-C水平具有显著的遗传基础,遗传率达到40%~60%,提示研究影响HDL-C水平的遗传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候选基因、全基因组连锁以及近来的全基因组关联(GWA)研究已鉴定出影响血浆HDL-C水平的多种遗传变异,但这些遗传变异并不都与CAD相关,对于其功能性作用还未阐明.本文将分别对HDL的结构、产生和代谢,以及HDL-C水平相关的遗传性因素进行总结,并着重结合候选基因分析以及近来GWA研究的遗传学发现,阐述造成HDL-C水平变化的重要因子.提示运用综合性方法研究影响HDL-C水平的遗传性因素对于阐明HDL-C与CAD的关系,揭示CAD治疗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中胆固醇外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是巨噬细胞内3条主要的胆固醇外流途径,对维持细胞内胆固醇动态平衡至关重要,其中转运体的功能及其表达的调节、胞外接受体的数量和活性等对细胞内胆固醇外流效率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出现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等病理情况,显著影响胆固醇转运体的表达,进而影响胆固醇外流及As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As病变细胞内各胆固醇外流途径的作用及常伴随的脂类蓄积、炎症、氧化应激、缺氧和胰岛素抵抗现象,对胆固醇转运体表达调节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As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和药物靶点,推动As治疗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