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肖萍  赵路宁 《蛇志》1999,11(3):12-15
目的 观察眼镜蛇毒及其组分C抗小鼠肝癌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眼镜蛇毒及其抗癌活性组分C与BALA/c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体外孵育,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与肝癌细胞孵育,然后取孵育液接种于小鼠前肢腋下,接种后第10d坏死,解剖取出瘤结,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眼镜蛇毒组分C的抗瘤活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飞  赵路宁 《蛇志》1998,10(3):1-3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组分C对BALB/C型小鼠腹水型肝癌H22的抑瘤作用及其体外对肝癌H22细胞存活率的直接影响。方法通过半体内实验,观察眼镜蛇毒组分C对小鼠腹水型肝癌H22的抑瘤率;通过细胞培养,以细胞存活率为指标观察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BALB/C型小鼠腹水型肝癌H22细胞在体外的直接杀伤作用。结果眼镜蛇毒组分C能明显抑制BALB/C型小鼠腹水型肝癌H22细胞的生长,其抑瘤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IC50为95mg/L。在体外,眼镜蛇毒组分C的浓度对BALB/C型小鼠腹水型肝癌H2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随其作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强,IC50为9mg/L;同时,这种影响还随其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眼镜蛇毒组分C对BALB/C型小鼠腹水型肝癌H22有显著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眼镜蛇毒组分C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细胞生长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林振桃  赵路宁 《蛇志》1997,9(1):3-6
BALB/C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与眼镜蛇毒组分C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后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右前肢腋下,在25℃条件下饲养12天。结果表明,组分C能明显抑制小鼠肝癌细胞的生长(IC50为59.08μg/ml),当肝癌细胞膜被人为造成损伤时,组分C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显著增强(IC50为6.72μg/ml)。此外,组分C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组分C也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且这种杀伤作用受组分C的浓度、组分C与肝癌细胞孵育的时间及孵育的温度的影响。病理组织检查发现,给组分C后,镜下可见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肝癌细胞未向皮肤及附件浸润。表明组分C对肝癌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眼镜蛇毒及其组分 C 抗小鼠肝癌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眼镜蛇毒及其抗癌活性组分 C 与 B A L A/c 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体外孵育, 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与肝癌细胞孵育, 然后取孵育液接种于小鼠前肢腋下, 接种后第 10d 处死, 解剖取出瘤结, 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 结果 空白对照组瘤结较大, 显微镜下见瘤细胞生长活跃、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 而坏死灶少见, 且瘤细胞向周围浸润扩散; 治疗组瘤体较小, 瘤细胞固缩、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少见, 而坏死灶多见, 瘤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围绕, 限制了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浸润。 结论 眼镜蛇毒及其组分 C 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体外抗癌作用是明显的, 不同剂量及不同孵育时间的抗癌作用亦显著不同, 其中组分 C 对抗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