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九三管理局(第四积温带)和大庆市林甸县(第二积温带)进行大田试验, 以大豆品种‘垦丰41’为试验材料, 于初花期叶面喷施50 mg·L-1烯效唑(S3307)和50 mg·L-1 2-N, 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调节剂, 通过灰关联分析方法, 研究了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生态条件下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差异, 探究了化控技术对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的调控效应. 结果表明:与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相比, 地表总辐射和≥10 ℃有效积温是影响两个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播种到开花期的光热资源利用率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开花至结荚期的光热资源利用率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 产量与苗期至结荚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S3307和DTA-6均可显著提高两个生态区大豆的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 其中, S3307对两个生态区大豆光热资源利用率和产量的调控效果较好. 在九三和林甸两个生态区, S3307大豆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6%和17.1%, 热量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1%和17.2%, 较不施用对照分别增产14.1%和17.3%. 因此, 采用合理的化控技术是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实现大豆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