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实用的小鼠活体脑组织基因转染技术。方法:将EGFP质粒(CAGS启动子)注射到胎龄16 d(E16d)的胎鼠侧脑室,用镊形电极隔着子宫壁夹住胎鼠头部,在45 V电压下给予5次电脉冲刺激,每次刺激50ms,间隔1 s;转染后不同天数将胎鼠脑组织完整取出,以4%PFA固定后冰冻切片,进行激光共聚焦照相。结果:EGFP质粒被转入小鼠活体脑组织细胞中并获得表达,动物存活率为90%,GFP阳性率高于80%。结论:通过对麻醉剂、电脉冲刺激、质粒浓度、术中术后处理等多种实验条件的摸索,建立了实用的小鼠胎脑组织活体转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高原低氧环境对不同情绪状态脑电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氧气环境2个水平×情绪类型4个水平)。通过编写情绪图片诱导12名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男性被试产生四类不同情绪:低效价低唤醒(LVLA)、高效价低唤醒(HVLA)、低效价高唤醒(LVHA)、高效价高唤醒(HVHA) ,分别近似于沮丧、轻松、恐惧、快乐四类情绪,并使用Brain Products 32导脑电采集设备采集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次日,采用常压低氧舱模拟4 300 m的高原低氧环境,同一批被试在低氧10 h 后使用相同试验范式采集脑电信号。对采集来的脑电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FFT),同时对额叶(F3\Fz\F4)脑电的五个频段(delta、theta、alpha、beta、gamma)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功率谱分析发现:急性低氧前后,四类情绪状态下alpha波的全脑分布差异主要集中在额叶、顶叶及部分颞叶;HVLA情绪状态下alpha波全脑分布差异最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①delta、beta频段功率受氧气环境影响显著(P<0.05),低氧环境下功率增强。②theta、alpha频段功率指标上,氧气环境和情绪类型交互作用显著(P<0.05),低氧环境下除HVLA情绪状态外,theta、alpha频段功率皆出现了显著增强。③两因素对gamma频段影响都不显著(P>0.05)。结论:在四类情绪状态下,氧气环境的变化对大脑活动的影响差异区域主要集中在额叶、顶叶及部分颞叶;低氧环境对沮丧、恐惧、快乐情绪状态有明显影响,低氧与情绪类型对于theta及alpha频段功率的改变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噪声对豚鼠认知功能和血清应激激素、代谢酶、神经肽、脑红蛋白等的影响,筛选噪声性认知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方法:将24只豚鼠进行5 d的认知功能训练,第6天随机分为2组(n=12):噪声组和对照组。噪声组在120 dB噪声下连续暴露4h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豚鼠的认知能力;用Elisa试剂盒检测豚鼠血清神经肽Y(NPY)、神经肽P(NPP)、脑红蛋白(NGB)、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催产素(OT)、血管升压素(VAP)含量、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用回归分析评价各项敏感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程度。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豚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P<0.01)。Elisa检测发现,除AngⅡ外,噪声组豚鼠血清中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中变化显著且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大的指标依次为CORT、NPY、NE、NGB、NPP、CK。结论:强噪声急性暴露引起豚鼠认知功能显著下降,可能与外周血应激激素、代谢酶、神经肽、脑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异常有关,并初步筛选出了CORT、NPY、NE、NGB、NPP、CK等与噪声性认知功能损伤有关的敏感指标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模拟海拔7 000 m低压低氧环境对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对照组)和高原低压低氧组(低氧组)。低氧组大鼠放置于大型多因素复合环境模拟实验舱内,模拟海拔7 000 m高原环境饲养。实验舱运行时间23 h/d,控制昼夜比大约12 h∶12 h;对照组置于相同条件的常压常氧环境下饲养。低氧组又根据低氧时间不同分为3 d组、7 d组、14 d组和28 d组,同时设置与各低氧组相对应的对照组,每组均12只大鼠。应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综合评价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组织HE染色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①随着低压低氧暴露时间延长,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缓慢,动脉血氧饱和度14 d和28 d显著降低(P<0.05)。②低氧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于28 d时显著升高(P<0.05)。舒张末期左心室腔直径(LVIDD)及收缩末期左心室腔直径(LVIDS)于28 d时明显降低(P<0.0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肺静脉血流峰值速度(PV peak velocity)及肺静脉血流峰梯度(PV peak gradient)于低氧7 d 下降明显(P<0.05,P<0.01),低氧14 d 及低氧28 d 恢复。③低氧组大鼠心电图QRS间期与QT间期在14 d 及28 d 显著延长(P<0.05,P<0.01)。ST段3 d和7 d显著压低(P<0.05,P<0.01)。R波振幅于 7 d、14 d 及28 d 显著降低(P<0.05,P<0.01)。④低氧各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PLT)于14 d 及28 d 明显下降(P<0.01)。血肌酐(CR)于14 d及28 d显著升高(P<0.05)。⑤心肌病理提示,低氧3 d 和7 d 可见心肌水肿、肌浆凝聚,横纹不清,灶状变性和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低氧14 d 和28 d 心肌组织炎症性病理损伤逐渐减少。心肌细胞逐渐肥大,成纤维细胞逐渐增生。心肌间质胶原纤维逐渐增多等心肌代偿修复性病理变化显著。结论: 暴露于模拟海拔7 000 m低压低氧环境下3 d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7 d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施予43℃热环境处理1h。用气,质联用的方法测定细胞膜和细胞中的脂肪酸水平,主要是花生四烯酸的水平;荧光偏振法测细胞膜流动性,用[^3H]花生四烯酸大肠杆菌膜检测细胞内磷脂酶A2活性。发现细胞内大量存在的脂肪酸水平在热环境处理前后没有明显差别,而花生四烯酸的水平明显升高。热处理造成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降低,同时明显增加了神经元内磷脂酶A2的活性。表明热处理明显影响神经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磷脂代谢,进而影响细胞膜的功能,而热对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可能就是热致神经元损伤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6.
将从正常大鼠和热损伤大鼠的中枢纹状体提取的poly(A) mRNA ,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用电生理方法检测多巴胺诱发的膜电位和电流的变化 ,分析热损伤对中枢多巴胺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注射大鼠纹状体mRNA后 ,卵母细胞的静息电位与注射前没有变化 ,但多巴胺能诱发膜电流。经验证 ,此受体电流的主要载流离子是Cl-。注射热损伤大鼠纹状体mRNA的卵母细胞对多巴胺反应的敏感性降低 ,与正常大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断定 ,热损伤对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的基因表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并可能有离子通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