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图机(ECG)是描记心脏电流图形而借以诊断心脏疾忠的仪器,采用心电检查技术在心脏诊治中已应用近百年且得到了充分肯定。我国医疗卫生单位有13%已配备多台及多功能的心电图机。在“七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上每年大约有3000~4000台心电图机的需求量。卫生部在“八五”期间的卫生  相似文献   
2.
强化后期氮素营养对提高水稻结实率及改善米质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后期氮素营养能提高杂交水稻碳氨同化能力和结实率,稻米的蛋白质和八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谷类蛋白的赖氨酸和苏氨酸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4.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细胞色素b5还原酶缺乏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害虫行为调节剂是一种以嗅觉系统为靶标的绿色农药,在害虫的田间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通常依赖一系列生物测定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发现效率低。近年来,随着昆虫嗅觉功能数据的积累和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机器学习技术和分子对接为代表的2种基于计算机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在害虫行为调节剂的先导化合物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效率,减少了筛选的盲目性。本文系统综述了2种虚拟筛选方法及其在害虫行为调节剂先导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2种筛选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s,TB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在服用茵栀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reacting bilirubin,,I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AKP、TBA、FFA、y-G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BIL、TBIL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IBIL、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AKP、TBA、FFA、γ-GT、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血清胆红素和其他血清学相关指标恢复正常,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d glucose,2hPBG)、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糖首次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适用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不同浓度的桦木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桦木酸设4个不同浓度(0、10、20、30 μg/ml),并采用常规化疗药物5-Fu处理作为阳性对照,以探究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吉姆萨染色法分别检测桦木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克隆形成率;EdU法检测SGC-7901的细胞增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桦木酸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48 h后,其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人胃癌SGC-7901细胞被阻滞在G1/G0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B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也随桦木酸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1)。且与5-Fu对照组相比,桦木酸浓度为20 μg/ml和30 μg/ml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周期被抑制,细胞周期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桦木酸通过下调cyclin B1和cyclin D1基因表达,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阻滞在G1/G0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对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引入加速其灌丛化进程,对草原土壤水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现状,选取了封育草地、放牧草地、不同年限(3a、12a、22a)和间距(40 m、6 m、2 m)灌丛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地进行土壤水分测定,并利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CSWDI)、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lot 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PCSWDI)对土壤水分亏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丛引入过程中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低于封育草地与放牧地(P0.05);各样地季节动态均表现为春季返潮、夏季消耗、秋季蓄积的季节规律,但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表现为春季返潮微弱,土壤含水量仅为7.80%—10.90%,显著低于封育草地和放牧地(11.90%—16.09%);灌丛引入过程中各灌丛地0—100 cm有效储水量(-16.98—18.69 mm)均低于封育草地(34.67 mm),虽在种植22a灌丛地和2 m间距灌丛地略有升高,仍不足20.00 mm。土壤水分相对亏缺量(除封育草地外)为6.69—97.16mm;灌丛引入过程中各样地不同土层CSWDI值呈波动变化,除封育草地各土层无显著的亏缺外,其他样地均存在亏缺,亏缺值为0.03—12.10,PCSWDI值均随着灌丛引入年限和密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产生土壤水分过度利用,使得土壤水分亏缺,并加剧其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海拔作为综合性因子驱动着植物群落的物种、系统发育与功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以戴云山南坡900-1600 m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指数与环境驱动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在群落构建与多样性维持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森林植物群落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沿海拔均呈现中间高度膨胀格局。(2)物种多样性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种多样性越高,系统发育多样性也越高。Shannon-Wiener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Pielou、Simpson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结构都存在显著相关性,一定程度上Shannon-Wiener指数可以代替其他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系统发育结构NRI (Net relatedness index)指数、NTI (Net nearest taxa index)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群落优势度、均匀度与系统发育结构相关性较强。(3)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系统发育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含水量是影响Shannon-Wiener、Pielou、Simpson指数的最显著因子,海拔是影响群落系统发育结构的主要因素。海拔是影响系统发育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土壤因子是影响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进一步验证了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高度相关,结果旨在揭示物种群落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