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利用半薄切片切取超薄切片的简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湖北远盲蚓异常二例董建华兰州医学院730000Gates,GE(197)在(缅甸的蚯蚓)一书中记载多种蚯蚓的异常。我国钟远辉(198)报道酉阳环毛蚓Pheretinzayouymp。is新种时,叙述该种6条标本出现生殖器官的异常现象,因卵巢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4.
5.
利用酶电镜技术,观察了薏苡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盾片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酸性磷酸酶的动态分布。发现蛋白质体的降解发生在萌发旱期,接着发生了超微结构的明显变化包括:(1)脂肪体的大量降解;(2)各种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质体等的形成、发育及增殖。萌发早期,酸性磷酸酶主要是在种子形成时业已合成的,被贮存在蛋白质体中、细胞核内及内壁上。后期,酸性磷酸酶主要是由内质网新合成的。所有这些存在于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可能是通过质膜或胞间连丝进入胞间进而释放入胚乳细胞内。  相似文献   
6.
干热区小粒咖啡肥光管理粗放,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受到限制。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节肥高产的肥光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置4个遮荫度(100%NR、75%NR、60%NR、45%NR,NR为自然光照)和4个施肥量(不施肥及666.67、1000、1333.33 kg·hm-2),研究不同肥光处理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产量、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 遮荫和施肥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显著。小粒咖啡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随遮荫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养分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则先增后减,施肥量1000 kg·hm-2时达最大(200.30 mg·kg-1)。遮荫和施肥对小粒咖啡叶面积指数、开度等冠层结构影响显著。叶面积指数与开度、林隙分数、总定点因子、冠下总辐射呈显著负相关。通过响应面分析及空间分析可得,当肥料偏生产力、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及肥料增产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遮荫和施肥组合分别为80%NR和666.67 kg·hm-2、79%NR和1286.81 kg·hm-2、79%NR和967.74 kg·hm-2、82%NR和1075.27 kg·hm-2。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增产率同时达到大于等于最大值的80%时,遮荫和施肥区间为68%~77%NR和946.24~1178.79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优遮荫度及施肥量组合为75%NR和1000 kg·hm-2。  相似文献   
7.
薏苡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西省干旱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省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土壤保水效率低,且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研究干旱时空分布尤为重要。基于广西省1981—2010年20个气象站实测和2011—2100年HadGEM2-ES模型模拟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分析广西省干旱的时空变化。对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和SPEI应用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确定干旱的空间模式,结果揭示了3个空间分布明确的区域:桂东北地区(PC1),桂西北地区(PC2)和桂南地区(PC3)。各区域干旱的时空变化和频率分布差异显著。PC1和PC3的SPEI-12呈负增长趋势,PC2的SPEI-12呈正增长趋势,且PC1、PC2和PC3的SPI-12均大于SPEI-12。年尺度(SPEI-12)上PC1和PC3的干旱频率大于PC2,其干旱频率分别为34.24%和35.83%。SPI和SPEI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相关,且具有高度可比性。SPEI因子载荷的空间模式优于SPI,严重干旱年份(1988、1996和2003年)的SPI值明显小于SPEI,且SPEI检测到的干旱频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作为广西省干旱预测、评估及其风险管理和应用决策的重要科学基础,也可为广西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青甘直隶环毛蚓Pheretimatschiliensiskokoana的生殖器官多态现象,因卵巢发育正常,属于孤雌生殖种类,并发现一新的中间型(I6型),即前列腺与受精囊之间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