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酶法细胞破碎技术不仅能提高胞内产物的提取效率、降低能耗,还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更有利于环保。主要介绍酶法破碎细菌、真菌、微藻、原生菌类等微生物细胞的研究进展、工业化情况以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2.
酶法破碎裂殖壶菌提取胞内油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法破碎裂殖壶菌提取胞内油脂,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酶解反应条件,酶解反应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酶用量、温度、时间、pH,最佳酶解工艺参数:55 ℃、pH 9.5、搅拌反应2.5 h、酶用量为菌体生物量的2%.在该条件下,胞内油脂的提取量高达(81.53±0.33) g/L,过氧化值仅为0.15,酸价为0.24.  相似文献   
3.
考察保护剂、保藏温度及预冷冻方法对Schizochytrium sp.HX-308菌种存活率及发酵性能保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80℃低温保藏6个月后,渗透性保护剂的细胞存活率均比非渗透性保护剂高了5%,其中用60%(质量分数)海藻糖的保护剂最终的株细胞存活率达到80.02%,明显优于其他保护剂。采用液氮-196℃保藏菌种(两步预冷冻法、60%海藻糖保护剂),存储6个月后存活率高达90.70%,生物量、油产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产量分别达到了61.65、26.41和11.10 g/L,为最优的保藏方法,为裂殖壶菌的实验室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长期安全的保藏法。  相似文献   
4.
丝素蛋白溶液的液晶现象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作实践,综合介绍了蜘蛛和蚕丝素蛋白溶液形成液晶的三种观点:Viney等认为是丝素球状分子通过线性聚集成棒状结构而形成液晶;Magoshi等认为是在剪切力等的作用下,丝素分子通过采取13折叠构像而产生液晶现象;于同隐等则认为是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丝素分子由无规线团逐渐变成接近β折叠片的结构而产生液晶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