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分析miR-599、sMR联合Hsp90α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为PHC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2例为CHB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查体的健康人群45例为HC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599表达量,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可溶性甘露糖受体(sMR)、血热休克蛋白 90α(Hsp90α)。比较分析三组研究对象血清miR-599、sMR及Hsp90α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肝癌患者血清miR-599、sMR及Hsp90α与肿瘤临床病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599、sMR联合Hsp90α对原发性肝癌及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PHC组和CHB组患者miR-599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MR和Hsp90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PHC组和CHB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患者血清miR-599和sMR表达量与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及CNLC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PHC组患者血Hsp90α表达量与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及CNLC分期存在一定关系(P<0.05)。以非肝癌组(HC+CH患者)为对照组,PHC患者为病例组,进行ROC曲线分析,miR-599、sMR及Hsp90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AUC分别为0.728、 0.782、0.765和0.867。以非肝癌组(HC+CH患者)为对照组,PHC患者BCLC分期A级为病例组,进行ROC曲线分析,miR-599、sMR及Hsp90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728、0.782、0.706及0.856。结论:血清miR-599、sMR及Hsp90α在原发性肝癌中差异表达,血清miR-599、sMR联合Hsp90α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甚至早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榕小蜂的雄蜂终生都在密闭的榕果中生活,榕果间果内空腔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限制对小蜂的活动。已有研究表明榕果的大小会影响果内榕小蜂雄蜂的打斗行为,那么这种差异是否会影响雄蜂的果内爬行行为? 雄蜂是否会产生适应性的形态特征?针对这些问题,在2008年6月到2009年10月期间,我们在野外采集榕果,并带回实验室中, 对榕果内生活的延腹小蜂属Philotrypesis 5种雄蜂的果内爬行行为和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Philotrypesis spp.雄蜂后足的跗节形态特征的不同,其后足可分成2种形态型--Ⅰ型:后足跗节基部两节的突出部分排列紧密, 后足中跗节不发达; Ⅱ型:后足跗节基部两节的突出部分排列疏松,二者之间有较宽的分隔,后足中跗节发达。GLM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榕树上生活的Philotrypesis雄蜂前足腿节长宽比存在极显著差异(F8, 81=94.86, P<0.001)。在大果中生活的Philotrypesis雄蜂都具有较细长的前足腿节,在小果中生活的Philotrypesis雄蜂除了M7#c-ben外,都具有较粗壮的前足腿节。当雄蜂在榕果内寻偶时,主要依靠粗壮的前足或灵活的后足在果内爬行。结果提示, 榕果空腔大小可能限制了Philotrypesis雄蜂果内爬行行为, 进而影响了雄蜂足形态的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评价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方法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作为供试菌,采用液体稀释法,考察甘草提取物对这四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不同浓度的甘草提取物溶液,绘制甘草提取物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甘草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50、1.50、0.75和1.50mg/mL,MBC值分别为6、3、3和3mg/mL。当甘草提取物达到对四种细菌的MBC值时,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可在2h后可达到杀菌效果,对于具核梭杆菌可在4h后达到杀菌效果。结论甘草提取物对以上四种牙周常见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典型肝癌高发区土壤锰形态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典型肝癌高发区及低发区表层、深层土壤样品和作物样品的系统采集,分别对土壤中各化学形态Mn含量及其与土壤Mn全量、土壤理化性质、蔬菜Mn富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Mn主要来自成土母质,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肝癌高发区土壤Mn平均含量为577.65 mg·kg-1,显著低于肝癌低发区(718.04 mg·kg-1)和全国土壤Mn平均含量(710 mg·kg-1);肝癌高发区土壤Mn以残渣态和铁锰态为主,水溶态和交换态等生物有效态含量较少,二者分配系数之和不超过4%,低发区土壤Mn形态分布也有相似的分布特征,但其绝对含量显著高于肝癌高发区.Mn全量负荷水平和pH对各形态Mn的含量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铁锰结合态、腐植酸结合态、碳酸盐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与土壤Mn全量呈显著正相关;水溶态、有机态Mn与pH呈显著负相关.5类蔬菜中,肝癌高发区油麦菜和大白菜Mn含量及富集系数显著低于肝癌低发区,其它蔬菜品种无显著差异.Mn在蔬菜中的累积量与土壤中有效态Mn(水溶态Mn与离子交换态Mn之和)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Mn全量和其他形态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