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3种性类固醇激素在四角瑞利绦虫体内含量及其相应受体在组织内的分布.结果 显示:睾酮浓度从头节和颈开始逐渐升高,幼节含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孕节中为最低水平;孕酮浓度在头节、颈、幼节中含量变化不大,都处于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成节处最低,孕节中浓度稍有升高.虫体中孕酬含量总体高于睾酮.雌二醇未检出.雄激素受体主要分布在虫体前段两性生殖器官中,雌激素受体主要分布在成节雌性生殖器官中,孕激素受体未获明显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60Co-γ辐射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60Co-γ射线对家蚕卵进行照射,辐射剂量在10 Gy~30 Gy之间对蚕的生长发育等一系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家蚕在1小时内的平均孵化率有极显著提高,对照区的平均孵化率为33.2%,而10 Gy、20 Gy和30 Gy区分别达到34.44%、39.67%和51.11%。四龄第2天随机称量50头蚕,对照、10 Gy、20 Gy和30 Gy区每头蚕平均体重分别为1.174 g、1.116 g、0.975 g和0.862 g,体重随剂量增加明显减轻,其中20 Gy和30 Gy区对比对照和10 Gy区均有极显著差异;茧层率在10 Gy和20 Gy辐照区与对照区比较变化不大,即23.37%、23.54%对比24.25%,而30 Gy辐照区显著降低,为21.74%;单蛾产卵数先升高后降低,从对照区的529粒到10 Gy的540粒和30 Gy的392粒,这可能是辐照使蚕生长发育的机制发生了改变,引起膜损伤、破坏蛋白质的结构的原因,并且对蚕的消化功能也产生了影响。综合考虑在家蚕辐射育种方面10 Gy时的照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经RT-PCR和RACE合成了柳蚕卵黄原蛋白(Vg)cDNA,经序列分析其长度为5701个碱基,由一个ORF组成,编码了1 77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有2个保守的多聚丝氨酸区域。并推测氨基酸序列中有8个天冬酰胺连接的糖基化位点(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与樟蚕、天蚕、柞蚕、野桑蚕、家蚕、樗蚕、蓖麻蚕的VgcDNA序列比对后发现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3.1%、81.1%、81.0%、64.7%、64.6%、79.7%、79.2%,同其它昆虫Vg cDNA序列也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根据7种蚕(家蚕、天蚕、柞蚕、蓖麻蚕、樟蚕、野桑蚕、樗蚕)VgcDNA序列建立了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