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秦潮 《生物学通报》1989,(3):16-17,19
人类及高等动物的大脑两半球,在进行生理、心理及意识活动时呈现偏于一侧的现象,称为功能不对称性。19世纪中叶,法国神经病学家布罗卡(Broca)首先将言语表达中枢定位于左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并提出优势半球学说。本世纪以来,在经典的临床局限性脑损伤病例观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一批  相似文献   
2.
许多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被结缔组织包裹和捆扎起来形成神经干,简称神经。人类耳神经约含3万根纤维;坐骨神经近30万根;视神经达100万根;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胼胝体可达2亿根。正常情况下,这些神经电缆内部各条纤维上的信息流,有条不紊,准确无误,几乎互不干扰。神经这种高密度、高容量、高保真、高速度传输信息的特点,主要依赖于神经纤维的绝缘性质,其次,与神经冲动携载信息的调频编码方式等因素有关。本文就神经纤维的绝缘性问题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3.
牵涉痛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涉痛的发生机制,曾提出两种假设:脊髓内会聚学说和脊髓前会聚学说。60年代以来,人们对脊髓中内脏-躯体会聚神经元进行了许多研究。晚近又证明,哺乳动物同一初级感觉轴突的分支可分布于内脏和躯体。  相似文献   
4.
慢性盆腔痛是许多临床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治疗较为棘手。跨器官痛觉致敏与慢性盆腔痛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跨器官痛觉致敏发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伤害性传入信息在外周和中枢感觉神经通路的会聚及神经源性炎症有关。从研究跨器官痛觉致敏的产生机制入手,有助于了解盆腔器官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开辟诊断和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细胞膜钠钾泵生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机体的细胞内外液中,Na~+、K~+浓度有显著差别。以神经细胞为例,静息状态下,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约30倍,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约12倍。这个浓度差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采用微电极技术可测到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一般在—10———100毫伏之间。细胞靠什么机制产生并维持着如此巨大的电化学梯度呢?人们早就设想:这些细胞膜上普遍存在一种能逆着浓度差主动地将细胞外液的K~+移入膜内,同时把进入细胞内的Na~+移至膜外的机构,并称之为钠钾泵或简称钠泵。  相似文献   
6.
希尔非常聪明、勤奋。上中学时,他在数理方面显露出非凡的才能,往往老师刚把一道方程式写在黑版上,他就能迅速找出答案,博得师生褒奖。1902年希尔以优异的数理成绩,经学校再三推荐,十六岁时就跨进了著名的剑桥大学,成为特里尼蒂学院数理系学生。大学期间,希尔的一个老师弗莱彻正在研究肌肉收缩时乳酸量与氧耗量的关系。一次,弗莱彻若有所思地告诉希尔:目前研究的还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