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促炎基因ALOX5AP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三烯是作用较强的促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是白三烯合成的关键调控因素,通过全基因组扫描的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发现编码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的基因ALOX5AP在白种人中与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患病风险相关。然而,目前尚无关于该基因与亚洲人脑卒中患病风险的遗传学资料。本研究探讨了ALOX5AP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及其亚型易感性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来自7个临床中心的1713名对照和1773名脑卒中患者检测了ALOX5AP基因的4个SNPs:SG13S25、SG13S114、SG13S89和SG13S32。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独立相关性。结果表明,人群未发现SG13S25和SG13S32具有多态性;ALOX5AP基因多态SG13S114A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脑梗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3.6%VS29.2%;P=0.014),SG13S114AA基因型增加男性脑梗塞1.62倍的发病风险(95%CI:1.1-2.35:P=0.012)。多态SG13S89G/A与脑梗塞的易感性不相关。单体型分析表明单体型频率在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ALOX5AP基因多态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东、西方人群存在种族差异,SG13S114AA基因型增加中国人群男性脑梗塞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水稻OsMPK15的cDNA克隆和转录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PK基因参与水稻的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及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克隆水稻OsMPK15并初步研究其表达特性,为后续功能研究奠定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日本晴水稻的根组织中克隆OsMPK15的cDNA编码区,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OsMPK15在不同组织中以及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从日本晴水稻根组织中克隆的OsMPK15的cDNA编码区序列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的结果一致,OsMPK15的第13-304位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属于水稻MAPK家族E组。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水稻幼穗期各组织表达存在差异,主要在叶和叶鞘中表达。干旱和盐胁迫均可诱导OsMPK15在水稻幼苗根中表达量的上调,但表达模式具有不同的规律。同时,OsMPK15对3种胁迫相关激素ABA、JA和SA处理均产生应答,其中以ABA诱导OsMPK15表达上调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的高发已经给全球人类带来巨大的困扰。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成为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其中不同人群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宿主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宿主对结核杆菌的识别、吞噬及杀伤,进而影响结核病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认为此为结核病与宿主之间存在的重要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2008 年6 ~9 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通过自助餐式食物选择实验测定了高原鼠兔对20 种植物的取食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不同季节20 种植物中黄酮、缩合单宁、简单酚和总酚4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分析了植物次生代谢物含量与高原鼠兔食物选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选定的20 种植物中高原鼠兔喜食的植物有7 种,可食的植物有7 种,厌食的植物有6 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在不同的植物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且有生长季节早期含量低,随后逐渐增高的季节性变化趋势。高原鼠兔对植物的选择性与植物中黄酮含量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喜食植物的黄酮含量显著低于厌食植物,喜食植物的单宁含量显著小于可食植物,可食植物的单宁含量显著大于厌食植物。在喜食植物中,高原鼠兔取食量与简单酚和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以上结果部分验证了植物次生代谢物作为植物的防御对策明显影响高原鼠兔对食物选择的假说。黄酮类次生代谢物明显抑制高原鼠兔的取食,缩合单宁对高原鼠兔食物选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原鼠兔有少量取食但避免大量取食简单酚和总酚含量高的植物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5.
红曲菌(Monascus spp.)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微生物,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是其主要次级代谢产物之一。有研究表明,甘油可促进红曲菌产MPs,但作用机制不明。以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考察甘油与葡萄糖或蔗糖复合对红曲菌产MPs的影响。在不含碳源的合成培养基中,将甘油与葡萄糖或蔗糖复合,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MPs的产量和组分、生物量及发酵液pH。当甘油与葡萄糖复合,添加甘油后发酵液pH、生物量无显著变化(P0.05),总色价显著降低(P0.05)。当2 g/L或40 g/L甘油与蔗糖复合,发酵液pH显著降低而生物量及总色价显著增加(P0.05)。当40 g/L甘油与蔗糖复合时,总色价是仅以蔗糖为碳源时的16.5倍,且MPs同系物数量明显增多(P0.05)。在合成培养基条件下,甘油促进红曲菌产MPs具有碳源种类的选择性。该结果可为研究甘油影响红曲菌产MPs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甘油用于MPs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包埋率高、稳定性好的火麻仁油微胶囊,拓展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以火麻仁油为芯材、单双脂肪酸甘油酯为乳化剂、酪蛋白酸钠为壁材、固体玉米糖浆为填充剂、柠檬酸钠为缓冲盐、抗坏血酸棕榈酸钠为抗氧化剂,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60%载油率的火麻仁油微胶囊,以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干物浓度、进风温度、出风温度为实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随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火麻仁油微胶囊表面形态结构,以确定包埋效果。并利用油脂氧化分析仪检测火麻仁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确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物浓度42%、进风温度168 ℃、出风温度74 ℃,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火麻仁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2.1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火麻仁油微胶囊表面圆滑无裂痕,表明火麻仁油微胶囊包埋效果比较理想。经油脂氧化分析仪测定,与对照组(火麻仁油)相比,试验组(火麻仁油微胶囊)的氧化诱导期时间较长,能够达到30 h以上,说明通过对火麻仁油进行微胶囊包埋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油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火麻仁油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