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花粉流潜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居群中对小毛茛传粉机制与距离作了观测,并对开花后花粉萌发能力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是:该种兼具虫媒或风媒传粉机制,以虫媒传粉为主;传粉距离多数局限于2m以内,但不排除远距离传粉的可能性;体外萌发试验表明,该种花粉萌发率在开花第一天甚低,开花后24h达到最高值。作者推测,小毛茛花粉以近距离散布为主,但具有远距离传播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对建设高质量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胚胎学是主要的形态学课程之一,是从微观上来研究人体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占该课程总学时50%左右,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就如何搞好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的探讨,旨在总结经验,更有效地提高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为今后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就如何搞好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总结经验,更有效地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麝凤蝶 (Byasa alcinous)为鳞翅目、凤蝶科昆虫 ,分布于中国各地、日本 ,老挝和越南等 ,其成虫外观雅致、美丽 ,素有“大自然花朵”的美称 ,有较大的观赏价值。麝凤蝶因有麝香味而得名 ,香气来自后翅上的灰白色的臀褶 ,羽化不久的雄蝶香味较明显。近年来此蝶的野生资源由于过度采集 ,生态破坏等而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因此为保护这一资源 ,有计划地开展人工饲养是很必要的 ,并可通过大规模人工饲养来制作蝴蝶工艺品供观赏。1 麝凤蝶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1.1 成虫 其成虫为大型蝶类 ,展翅 82~ 86 mm,双翼狭窄、尾突修长 ,最明显的特征是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菌作用下碳酸盐矿物的形成过程有助于了解微生物成矿的机理。【方法】在LagoaVermelha培养基中(Mg/Ca为6:1)对一株分离自土壤样品的梭菌MH18菌株进行了为期35天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淀物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MH18菌株在Lagoa Vermelha培养基中诱导形成了以高镁方解石为主的碳酸盐矿物;这些矿物起初具有哑铃状的外形,后来发展为球状;无菌对照实验中出现少量沉淀物,但X-射线衍射技术图谱显示它们是非晶态物质。【结论】MH18菌株具有促进碳酸盐矿物结晶的功能;碳酸盐矿物的特殊形态(哑铃状和球状)可能与细菌形态存在着某种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花粉流潜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自然居群中对小毛莨传粉机制与距离作了观测,并对开花后花粉萌发能力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是:该种兼具虫媒或风媒传粉机制,以虫媒传粉为主;传粉距离多数局限于2m以内,但不排除远距离传粉的可能性;体有发试验表明,该种花粉萌发率在开第一天甚低,开花后24h达到最高值。作者推测,小毛莨花粉以近距离散布为主,但具有远距离传播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茶树轮斑病的发生及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豫南茶园茶树轮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茶树轮斑病在豫南茶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夏秋发病较重,冬春发病较轻;轮斑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与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因子关系密切;病原菌孢子在离体25℃条件下,4 h开始萌发。在茶树叶面上,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明显比非叶面条件下好,病原菌菌丝生长较快,说明此病原菌与茶树叶片有高度的亲和力和较强的适应茶树叶面微环境的能力;茶树轮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pH5~7范围内萌发及芽管伸长较好,pH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8.
湖南烤烟化学成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许自成  王林  王金平  肖汉乾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86-1190
以湖南烟区烤烟样品和对应的土壤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烤烟化学成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平均为39.06g.kg-1±11.90g.kg-1;烤烟化学成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烟叶总氮和总钾含量较高,烟碱、总糖、氯和还原糖含量适宜;烤烟烟碱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土壤有机质出现平台的转折点为36.25g.kg-1,与之对应的平台阶段的烟碱含量为3.0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则有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组后,多重比较分析表明烟碱、总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醚提取物、钾、氯离子、总氮/烟碱、还原糖/烟碱、钾/氯在组间差异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菌根侵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种通过土壤侵染植物根系,与寄主植物互利共生的重要有益真菌。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林中菌根侵染状况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丛枝菌根真菌—杉木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为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分别选取10a、25a、45a杉木纯林,分析了不同林分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及部分土壤养分因子(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关系。结果表明:(1)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均呈现出随林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pH随林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2)根际土中磷的含量总体偏低,而且受到土壤酸化流失和丛枝菌根真菌积累的双重影响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虽然有效钾含量随林龄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土壤钾的积累。因此,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调控根际土的养分动力学特征,减缓土壤酸化造成的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0.
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课以观察玻璃切片为主,玻璃切片在实验教学使用中存在易褪色、不易永久保存和使用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缺陷,利用全自动显微镜扫描系统将玻璃切片制作为数字切片,结合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应用于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有效解决优质典型玻璃切片片源不足带来的教学问题,也有利于教师的备课讲解、学生的复习与讨论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推动了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该文主要介绍组织胚胎学数字切片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