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相似文献   
2.
MOC-31和CD44v6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肿瘤标志物MOC-31和CD44v6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自动涂片技术方法筛查出查到肿瘤细胞的恶性腹水标本390例以及良性腹水标本10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OC-31和CD44v6的含量和表达情况。结果 ELISA结果显示MOC-31和CD44v6在良性腹水中的含量分别为21±4ng/ml和291±32ng/ml,在恶性腹水中的含量分别为98.1±19.3ng/ml和891±116ng/m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MOC-31在恶性腹水细胞中阳性表达250例,良性腹水细胞中阳性表达5例;CD44v6在恶性腹水细胞中阳性表达266例,良性腹水细胞中阳性表达3例,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MOC-31和CD44v6可以做为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病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对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消化内科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1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68,常规胃镜下行EMR)和EUS组(n=69,EUS辅助下行EMR),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相关遗传学分子水平。结果:EUS组手术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并发食管黏膜小穿孔例数、使用钛夹止血例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均较术前升高,但EUS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均较术前升高,但EUS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均较术前降低,且EUS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胃镜,经EUS辅助下EMR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有利于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遗传学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豆根腐病生防菌KJB04-11的鉴定及其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根围筛选到1株对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都具有很好拮抗作用的菌株KJB04-1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具有抗菌活性的KJB04-11发酵液无菌滤液对热和酸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采用SephadexG-25柱层析、反相HPLC和冷冻干燥从KJB04-1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抗菌活性成分。由红外光谱、MALDI-TOF-MS、氨基酸组成及脂肽合成酶基因扩增结果推测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为C16、C17的mycosubtilin和C15的surfactin。田间试验表明,大豆种子经KJB04-11发酵液包衣处理对大豆根腐病防效为53.6%,大豆产量提高12.5%。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使用消毒饮用水稀释益生菌产品,对益生菌活菌数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有效氯水溶液,测定不同放置时间四个菌种活菌数变化情况。结果微囊包被屎肠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在有效氯5 ppm和10ppm中使用有效活菌数不受任何影响;微囊包被粪肠球在有效氯5 ppm中浸泡2 h内使用,不影响其有效活菌;而在10ppm中1 h之内使用有效活菌数不受影响;微囊包被枯草芽胞杆菌在有效氯5 ppm中1 h之内活菌数不受影响,而增加浸泡时间及有效氯浓度都会影响其有效活菌数。结论在临床使用微生态产品可以使用含氯消毒饮用水稀释但是需尽快用完不要超过否则影响部分菌株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0.3%印楝素乳油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的控制效果。【方法】根据梨小食心虫的生物习性,采用浸渍法和浸虫法对梨小食心虫1日龄、3日龄、5日龄的卵和3龄、5龄幼虫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采用药膜法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0.3%印楝素乳油对梨小食心虫的控制效果。【结果】0.3%印楝素乳油对梨小食心虫1日龄、3日龄和5日龄卵的致死中量分别为6.5195、4.5789、6.6268 mg/L,对初孵幼虫的致死中量为6.0495 mg/L,效果较好,而对3龄和5龄幼虫几乎没有杀伤作用。使用有效成分为2.0 mg/kg~3.0 mg/L的印楝素乳油在田间进行梨小食心虫防治试验时,药后5 d和10 d的防治效果在63.18%~76.22%之间,至药后15 d时,防效则下降到27%以下,果实受害明显,表明该药剂已失去控制作用。【结论】印楝素乳油不能作为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专用药剂,仅可在其发生危害的初期,防治其他害虫时,作为兼治的药剂来使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 气候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 但是对不同气候带内的形成机制关注较少。作者沿不同气候带选择了山西庞泉沟、山西历山、河南龙峪湾、湖北神农架以及湖南八大公山等五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阔叶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CA 分析结果表明: 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从暖温带的山西庞泉沟保护区依次向南到亚热带的湖南八大公山保护区, 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呈增加的趋势。CCA 和Partial Mantel Test分析都表明, 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不同气候带上植物分布的显著因子。此外, 影响暖温带庞泉沟和历山植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还包括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 影响亚热带神农架和八大公山的环境因子还包括土壤湿度、pH 和土壤硫。因 此, 不同气候带上水热分配不均以及土壤养分存在的差异是影响不同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探讨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水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技术检测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30例增生胸水和20例炎性胸水中CD31、CD34、CD105及VEGF的表达.CD31、CD34、CD105及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和炎性胸水表达(P<0.05).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CD31、CD34、CD105及VEGF高表达,并且在存在着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结构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发现肿瘤细胞血管样管型的胸腔积液.检测CD31、CD34、CD105及VEGF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麦进化过程中叶片气孔和光合特征演变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小麦属内种间的进化关系选取21种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进化过程中气孔特征和光合特征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无论是A,B,D染色体组还是A,G染色体组,气孔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均随倍性水平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而气孔指数无显著变化;A,B,D染色体组气孔密度随倍性升高呈减少趋势。二倍体小麦的Pn值最高,六倍体小麦的Fv/Fm值较高,二倍体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不同倍性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气孔传导力是小麦光合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气孔导度与单一气孔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A,B,D染色体组不同倍性小麦叶片气孔密度差异显著,其大小顺序为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A,B,D染色体组不同倍体小麦叶片的气孔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差异显著,顺序均为六倍体〉四倍体〉二倍体,气孔密度降低可能是A,B,D染色体组六倍体小麦光合能力降低的原因。随着倍性的升高,小麦的抵抗光抑制能力越强,因此光化学能转换效率可能不是小麦进化过程中光合能力变化的原因。A,B,D染色体组中二倍体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四倍体和六倍体,而A,G染色体组中倍体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叶绿素的降低可能是A,B,D染色体组六倍体光合能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功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功能预测是后基因时代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功能预测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当"伙伴蛋白质"(interacting partners)数目k较小时,其预测准确率不高。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入手,结合"小世界网络"特性,有效解决了k较小时预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对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进行预测,当k≤4时其预测准确率比相同条件下的GO(global optimization)方法有一定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伙伴蛋白质数目较小时的蛋白质功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