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病毒受体是引发宿主受病毒感染的主要决定因素。病毒受体是指位于宿主细胞表面能被病毒吸附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 ,从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分子复合物。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是病毒感染的起始环节。而病毒受体与病毒吸附蛋白的结合是有其特异性的 ,即病毒感染细胞具有不同的组织嗜性和宿主范围。1 .病毒受体的本质病毒受体可分为单分子或多分子复合体。从生化角度上来说 ,大多数是蛋白聚糖、脂类或糖脂、糖蛋白 3种类型。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为单纯疱疹病毒的受体 ,多瘤病毒和正粘病毒的受体为糖蛋白及糖脂的神经节苷脂。部分病毒受体是细胞表…  相似文献   
2.
一株新城疫病毒新强毒株(NL)的分离鉴定及F基因序列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5月以来,1我国各地鸡群暴发鸡新城疫,其发病特征是常规疫苗免疫无效。为研究此病毒的特征,对从华东某地分离的新城疫病毒毒株(NL株)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NL株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全序列,并测序。结果表明,NL株平均致鸡胚死亡时间最短的,其尿囊液中病毒滴度可达2^9,表明病毒繁殖速度快。F基因测序结果表明,NL株为一强毒株,与现今国外已发表的NDV株F基因同源性在8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掌握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感染SPF鸡后在体内的动态分布。针对IBV流行毒Jin-13株N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IBV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人工感染90日龄SPF鸡1、4、7、10、14、21、28和35d后检测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气管、肾脏和十二指肠等内脏器官病毒载量,以研究体内病毒复制动态及分布情况。该方法在7.77×108~100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7.7拷贝/μL的病毒核酸,比常规RT-PCR方法敏感100倍。结果表明鸡群从感染后第4日开始发病,各组织器官内IBV病毒含量逐渐升高,至第7日肾脏病毒含量最高达到7.13×104拷贝/μL,其余依次为气管、肺脏、脾脏、心脏、肝脏和十二指肠。攻毒10日后各组织内含量均逐渐降低。肝脏于攻毒后21日时已检测不到IBV。于攻毒后第28日肾脏、气管和肺脏仍能检测到IBV。心脏可持续带毒35d。本研究从组织嗜性和动态分布方面为解释了IBV Jin-13株感染后的持续排毒及其严重的致肾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特征及致病性,对从河南省两个免疫过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减毒活疫苗后不久发病猪场分离的两株PRRSV HENZK-1和HENPDS-2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株PRRSV分离株与HP-PRRSV的细胞传代致弱疫苗株JXA1-P80/JXA1-R高度同源。致病性试验表明,感染HENZK-1和HENPDS-2的仔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且肺部出现了肉眼和组织学病变;而同源商品疫苗对照组JXA1-R虽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日增重降低,肺部有肉眼和组织学病变,并检测、回收到病毒。综上所述,有理由认为HENZK-1和HENPDS-2是由HP-PRRSV疫苗株JXA1-R演化而来,其来源猪群临床发病与其毒力返强、疫苗毒株在解剖和组织学上的损伤和排毒能力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谨慎使用高致病性PRRSV减毒活疫苗及PRRS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