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椒目中高纯度α-亚麻酸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椒目作为一种新的木本油脂资源,其油脂中约含有30%的α-亚麻酸,采用本文创制的综合方法可对其中的α-亚麻酸进行有效分离和纯化,为椒目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研究基础.椒目经皂化酸解得游离的混合脂肪酸,依次经梯度冷冻、尿素包合及硝酸银络合,得高纯度α-亚麻酸.经HPLC分析,以本文的方法得到的α-亚麻酸含量高达91.6%以上.  相似文献   
2.
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检验、W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子午岭桥山林区柴松群落乔木层14种主要种群、灌木层23种主要种群和草本层24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柴松森林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显示:(1)柴松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物种的总体关联性均为正相关.(2)乔木层中柴松与辽东栎、山杏、山桃,辽东栎与山杏、山桃,白桦与山杨之间有明显的正联结;山杏与山桃之间有明显的负联结.(3)灌木层中灰栒子和五加、陕西荚蒾与野葡萄、陕西荚蒾与蒙古荚蒾、盘叶忍冬与忍冬以及草本层中凤毛菊与黄芩、铁杆蒿与地榆、悬钩子与薯蓣、荩草与油芒、菝葜与糙苏、防风与黄花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联结.(4)根据种间联结特征,将14个主要乔木树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其中柴松和辽东栎为第1生态种组,山楂、白桦、白蜡和山杨为第2生态种组,山桃、茶条槭、毛梾和侧柏为第3生态种组,杜梨、山杏、山荆子和盐肤木为第4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气候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显著影响着植物的生产力以及水分运移和利用格局,改变植物个体、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终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开展植物WUE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预测陆地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对策,从而为应对全球变化提供新的依据.本文从叶片、个体、群体或生态系统等不同尺度简要介绍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着重综述了气候变暖、CO2浓度升高、降水变化和氮沉降等重要气候因子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WUE的影响研究进展,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WUE变化特征及生存适应策略,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WUE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内含子microRNA是一类位于编码基因内含子区域的非编码小RNA。目前,动物内含子microRNA研究报道较多,而关于植物体内含子microRNA的功能及其生物发生机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在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中共85个内含子microRNAs表达,其中差异表达的有24个。预测到的51个靶基因的功能分析,主要涉及抗氧化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及功能基因表达调控途径。此外,根据宿主基因的表达情况推测,共30个内含子microRNAs具有独立表达的功能。通过分析内含子microRNA前体DNA片段上游1 kb序列中的启动子核心元件,初步验证其具有独立表达的能力。因此,推测水稻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部分内含子microRNA独立于宿主基因表达,并参与水稻盐胁迫下的自我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归辛颗粒(GXG)对硝酸甘油诱发的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行为症状及颈静脉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GXG以大、中、小三个剂量灌胃给药7d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诱发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差异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颈静脉血浆中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GXG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行为症状,颈静脉血浆中CGR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GXG可能通过调节偏头痛大鼠血浆中CGRP的水平,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起到减轻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和蒙古栎幼苗为对象,研究其植株形态、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对5种光谱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 红松与蒙古栎的形态结构与生长主要受蓝光与紫外B区(UV-B)辐射调控。滤除蓝光后两种幼苗的植株叶面积比和相对生长速率均显著降低,而滤除UV-B辐射显著增加了红松的叶面积比和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上升了41.8%和47.7%,降低了蒙古栎的株高、总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滤除UV-B辐射显著降低了2种幼苗的光合荧光调节能力,红松的下降幅度较低,其非调节性耗散的量子产量(ΦNO)升高31.6%,反映光合荧光调节能力的ΦNPQ/ΦNO值降低37.5%。2个树种幼苗具有明显不同的光谱适应策略,蒙古栎幼苗偏向于利用光谱变化调整自身形态增加光捕获能力,而红松更注重调整光合荧光特征以提高碳同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期女贞子酒炖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方法:采收8~l2月产女贞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的方法进行炮制.采用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4.6 mm x 250mm,5 μm),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285 nm,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生女贞子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在幼果中(8月)最高,而酒炖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增加12.50~45.95倍.结论:为更有效利用女贞子中的5-羟甲基糠醛,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采收并加以炮制.  相似文献   
8.
戚志华  王庆伟  张琰  王四旺 《生物磁学》2011,(Z1):4719-4721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期女贞子酒炖前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方法:采收8~12月产女贞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的方法进行炮制。采用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285 nm,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生女贞子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在幼果中(8月)最高,而酒炖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增加12.50~45.95倍。结论:为更有效利用女贞子中的5-羟甲基糠醛,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采收并加以炮制。  相似文献   
9.
采伐木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有关林业管理对森林碳库的影响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日益关注。目前国内大多数文献都将森林采伐木碳库视为当年排放,而实际上采伐木能长时间储存碳。本文根据利用方式和采伐习惯,将采伐木按使用方式分为:1)DBH≤6cm为采伐剩余物置于林内;2)DBH>6cm为实木产品和纸制产品。以长白山林区典型地带性植被阔叶红松林为对象,通过调查采伐前后乔木组成的变化,根据采伐木碳库实际排放情况,研究了采伐前后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于林内采伐剩余物为1.1tC.hm-2,排放速度由大变小,全部排放时间80年;实木产品碳储量为20.56tC.hm-2,前80年累计排放20.07tC.hm-2(97.71%);纸制产品为3.63tC.hm-2,前7年累计排放3.45tC.hm-2(95.13%)。若将采伐木碳库视为当年排放,则碳库采伐后20年才能达到采伐前的水平;而考虑采伐木碳库实际排放速率,碳库储量则一直大于采伐前水平。因此,将采伐木碳库实际排放列入考虑,有利于合理估算我国森林碳储量,对正确评价我国森林碳汇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层光谱组成的差异显著影响着林下植物生长和功能性状的表达。本文采用全光谱、紫外-A(UV-A)辐射、蓝光、绿光、红光等不同LED定制光源对黄芩幼苗进行培养,研究林下药用植物黄芩生长、形态发育、生物量分配、生理特征以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特征,旨在探究适合其产量与品质提升的最佳光环境,为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与全光谱相比,UV-A显著降低了黄芩株高、地径、叶片厚度和叶面积比,以及各器官生物量;红光显著降低了黄芩地径、生物量、光系统Ⅱ的有效量子产量(ФPSⅡ)及总黄酮浓度;蓝光下黄岑的根长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分别上升了48.0%和10.8%,而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降幅为20.0%和31.6%,其余主要生理生化性状均与全光谱下响应一致。蓝光在黄芩光合功能维持、生物量积累及次生代谢物合成方面起促进作用,而红光和UV-A在黄芩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方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黄芩种植可适当增加蓝光的配比,以提高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