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1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昆虫的雌雄二型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孟卿  杨定 《昆虫知识》2005,42(6):721-725
对发生雌雄二型现象的昆虫类群、生态因子及进化进行了概括总结;还特别介绍了长足虻科昆虫雌雄二型的相关方面;并简要讨论了雌雄二型与性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烟盲蝽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  王孟卿  胡月  陈红印 《昆虫知识》2012,49(3):631-635
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Reuter)作为一种杂食性昆虫,是蔬菜害虫的重要捕食者。利用扫描电镜对烟盲蝽雌雄成虫的触角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烟盲蝽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绝大部分触角感器位于触角的腹面和外侧面。触角感器共有9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钟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具弯钩形感器、腔形感器、乳形感器和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仅见于雌性触角,其他8种感器在雌雄两性触角上的类型和分布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昆虫肢体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孟卿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4,41(2):127-131
文中就发生断肢再生的昆虫类群、出现虫态、再生的类型、再生能力、影响再生的因素、再生的生物学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特别对猎蝽科昆虫的肢体再生有关方面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昆虫的丝和丝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吐丝昆虫的种类、昆虫丝的结构与成分、丝与丝腺的类型、吐丝器及泌丝行为等。并简述了丝对泌丝昆虫生活的重要性及近期虫丝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6.
7.
王孟卿  陈红印  杨定 《昆虫知识》2010,47(6):1280-1286
婚飞是昆虫的一个基本行为,促成远缘繁殖,对双翅目昆虫的繁殖和交配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双翅目昆虫中具有婚飞行为的类群、婚飞标志物、环境因子对婚飞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总结,并特别讨论了舞虻科昆虫的婚飞行为。  相似文献   
8.
滞育是昆虫对环境适应的一种重要的生理特性,研究其机理有助于对有益昆虫的开发利用和对害虫生态调控新途径的探索。RNA干扰是生物体内源基因发生转录后特异性降解的一种生理现象,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应用于昆虫功能基因研究以及害虫防治等领域。本文围绕RNAi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昆虫滞育相关基因的沉默研究展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滞育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试图根据成虫形态学证据探讨长足虻科各亚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同时检验各个亚科的单系性.在比较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同时参考前人有关长足虻科高阶元分类的研究结果,筛选出42个来自头部、胸部(包括足和翅)、腹部、雌性和雄性外生殖器在亚科水平的分类特征,为了考察亚科的单系性,也包括亚科的自有衍征;运用支序分类的方法,首次分析并讨论了世界长足虻科17个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长足虻科是一个严格的单系群,其支持的共同衍征为体色金绿,亚前缘脉端部与第1径脉中部愈合,前缘脉接近肩横脉处有1个缺刻,第2基室与盘室愈合,臀室短小、终止于径脉分叉点之前,雄性外生殖器明显向下或向前弯折,生殖背板具生殖孔,下生殖板与第9背板愈合.金长足虻亚科Sciapodinae腋瓣发达,中脉分叉,为最基部的支系,是最原始的亚科;而长足虻科的其他亚科构成一单系群,其共同衍征为腋瓣不明显,中脉不分叉.斜脉长足虻亚科Plagioneurinae也比较原始,是靠基部的支系,支持其单系性的特征为腹部第7~8节膜质化,生殖孔基位.异长足虻亚科Diaphorinae和锥长足虻亚科Rhaphiinae以及斯长足虻亚科Stolidosomatinae和合长足虻亚科Sympycninae分别构成姊妹群关系,斯长足虻亚科Stolidosomatinae的两个属Pseudosympycnus和Stolidosoma系统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巴长足虻亚科Babindellinae、聚脉长足虻亚科Medeterinae和寇长足虻亚科Kowmunginae构成单系群,其共同衍征为臀脉短或不明显,无后顶鬃.研究所用标本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包括与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博物馆交换而来的标本,部分标本保存在比利时皇家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
滞育现象在多种小型寄生蜂中存在。通过滞育调控技术,可实现蜂种的长期贮存、延长防控作用时间、提高产品的抗逆性,对寄生蜂工厂化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2007年以来国内外小型寄生蜂滞育研究文献,统计出开展滞育研究的寄生蜂37种,分属10科21属。研究内容涉及滞育特征、滞育诱导因素、亲代效应、滞育后发育、滞育的分子机制等。小型寄生蜂滞育时间较长,一般为数月,最多可达4年;光周期和温度是诱导滞育的主要因子,亲代效应对于部分寄生蜂的滞育亦有重要影响;滞育对于寄生蜂成虫寿命、生殖能力等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滞育期间寄生蜂体内代谢途径和蛋白质表达量有明显变化,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发现大量滞育关联蛋白,但具体蛋白质和基因的功能分析以及滞育的激素调控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