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潘欣葆 《昆虫知识》2002,39(3):191-193
近年来 ,浙北单季晚 (粳 )稻区稻飞虱发生特点为 ,以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 (Horvath)和Ni laparvatalugens (St l)褐飞虱为优势种群 ;发生代次多 ,主害代为 3代白背飞虱和 5代褐飞虱 ,少数年份 4代褐飞虱也成为主害代 ;发生偏重 ,但地区和田块间不平衡性突出。其发生主要受外迁虫量、水稻栽增管理和品种特性、夏秋季气候条件和农药防治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浙北稻区二,三化螟1996—1997年大发生原因与综合治疗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潘欣葆 《昆虫知识》2000,37(3):134-136
浙北稻区螟害在历史上是一大灾害性虫害。据报道 ,2 0世纪 40~ 5 0年代螟害率一般在2 0 %以上 ,5 0年代中期 ,由于水稻种植制度由单季向双季逐步过渡 ,连晚秧田以三化螟枯心为主的螟害率曾达 2 0 %~ 3 0 % ,高的达 70 %~80 % ,每公顷产量不到 80 0 kg。后来推广六六六治螟才得到有效控制 ,70年代后螟害率基本稳定在 1 %以下。80年代后期 ,停用有机氯高残留农药 ,但高效低毒治螟农药缺乏 ,同时春花作物免耕栽培推广 ,单季稻重又开始种植并逐步扩大 ,螟害明显回升 ,特别是三化螟。根据本地以粮桑混栽区为主 ,经试验示范 ,开始推广杀虫双颗…  相似文献   
3.
浙北稻区螟害在历史上是一大灾害性虫害.据报道,20世纪40~50年代螟害率一般在20%以上,50年代中期,由于水稻种植制度由单季向双季逐步过渡,连晚秧田以三化螟枯心为主的螟害率曾达20%~30%,高的达70%~80%,每公顷产量不到800kg.后来推广六六六治螟才得到有效控制,70年代后螟害率基本稳定在1%以下.80年代后期,停用有机氯高残留农药,但高效低毒治螟农药缺乏,同时春花作物免耕栽培推广,单季稻重又开始种植并逐步扩大,螟害明显回升,特别是三化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