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分别控制酒精度、盐度、酸碱度三种单一变量腌制醉泥螺,测定醉泥螺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并采用S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建立不同条件下的一级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酒精可以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生长,而pH7.5和盐度3.3%的条件相对适合其生长。本文建立的醉泥螺中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条件下的预测模型,可为醉泥螺安全性的预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控制、工艺条件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上海市生食贝类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半定量风险评估。牡蛎、醉泥螺、象拔蚌、北极贝为上海市主要的生食贝类水产品,调查显示贝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43.7%,其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基因Tdh+/Trh+在贝类水产品中的平均检出率为3.75%。对上海地区对生食贝类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膳食调查,并利用"Risk Ranger"软件对牡蛎、醉泥螺、象拔蚌、北极贝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半定量风险评估。上海市生食贝类消费人群比例为13.86%,生食贝类的食用频率平均2.4月/餐次,平均每餐消费生食贝类水产品为49.06 g/餐。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牡蛎/副溶血性弧菌(50)属于高度风险,醉泥螺/副溶血性弧菌(46)、象拔蚌/副溶血性弧菌(44)、北极贝/副溶血性弧菌(39)均属于中度风险,根据风险排序风险大小依次为牡蛎醉泥螺象拔蚌北极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