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用低浓度氯化钠与肝脏一起匀浆,75℃加热,硫酸铵分级沉淀,在Cu~(2+)存在下透析,sephadex G-75柱层析等方法,从寒鸦肝脏中纯化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其理化性质鉴定表明,用此法纯化的SOD为均一性纯酶,比活性为4734U/mg pr,分子量32.6kD,紫外吸收峰在258.6nm。理化性质与文献报道的不同来源的同类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Rauwolfia serpentina Benth.的各种制剂,特别是从这种植物里分离到的生物鹼reserpine,为近年来国内外风行的治疗高血压病和精神病的药物。国外研究Rauwolfia属植物的各种生物鹼和它们的药理作用已做了许多工作。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省产有同属植物蘿芙藤R.verticillata(Lour.)Baill.,是一种野生的小灌木。最近,赵承嘏从广东探集的蘿芙藤里提出一种生物鹼,暂名为蘿芙甲素Rauwolfia A。我们曾把甲素药理试验的初步结果作了扼要报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计数与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测定99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食管癌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和PLT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食管癌组血浆D-dimer、PL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D-dimer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而PLT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单因素分析提示D-dimer、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疾病进展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是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D-dimer增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D-dimer可作为评判局部晚期ESCC预后的独立指标,为ESCC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五十周年(1908—1958)纪念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除美国外还邀请国外的植物病理学家等参加,并将其提出的论文编辑而成。全书共分10个部分,计有51篇论文与一部分篇章的绪论、讨论等。除第一部分为主题演讲外,其余九部分的讨论为寄生物的生理学,致病性和抗病性的遗传机制,杀菌剂,杀菌剂化学,土壤微生物和根病菌,线虫,病毒的结构,植物病毒的繁殖和植物病害流行学。每一篇论文的执笔人都是对于这些问题有长期工作经  相似文献   
5.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屬唇形科植物,中醫以根入藥,“主諸熱黄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經利彬和李登榜報告靜脈注射黄苓浸膏可以降低麻醉狗的血壓,並有利尿作用。蘇聯TOMCK醫學院用西伯利亞產的黄芩根製成20%酊劑,證明對於預先引起血管收縮的動物有舒張血管作用,並能加强離體心臟的活動;臨床用來治療高血壓病人,效果滿意。國內臨床報告用單味黄芩或含黄芩的複方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CC)占我国大陆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遗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HB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非可控性炎症是HBV进化和HCC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的、非充分的抗病毒免疫对HBV变异有选择作用.在炎症促癌过程中病毒和肝细胞基因组均经历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HBV变异不但能预测HCC的发生,而且具有促癌功能.HBV在肝细胞基因组中整合,尤其是羧基端截短型X基因的整合不但促进HCC的发生和转移,而且抵抗抗病毒治疗.明确HBV致癌机制可为降低和推迟HCC的发生和转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验用恒河猴生物化学、血液学及免疫学参考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外有关恒河猴(Macaca mulatta)生化及血液学各种数值测定的文献不少,Mitruka和Rawnsley(1977)已予综述。马秀权和汪安琦(1959)曾报导云南产33只猕猴的血象。张和君等(1965~a,1965~b,1965~c) 报导了云南产猕猴血液生化和血象24项正常值。叶智彰和白寿昌(1978)也用云南产猕猴测定血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5种药物(盐酸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巯基丁二酸钠及硫代硫酸钠)对小白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注射1次,观察3天)及亚急性(注射14天,观察3天)中毒死亡的影响;并将其中有效解毒药分别和吐酒石混合後腹腔注射小鼠14天以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然後停药14天解剖,根据平均每鼠余存虫数比较各药对於吐酒石疗效的影响。结果如下: (一)小白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及亚急性LD_(50)分别为38及35毫克/千克/天。 (二)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及巯基丁二酸钠能使小鼠腹腔注射吐酒石急性及亚急性中毒死亡率明显地减低,而硫代硫酸钠则无效。 (三)普鲁卡因、苯乙酸钠、aa′-二巯基己二酸钠及巯基丁二酸钠4种解毒药并不减低吐酒石之疗效,其中普鲁卡因尚能提高吐酒石治疗日本血吸虫病之疗效。  相似文献   
9.
藜蘆在祖國醫藥中早已用為“治蠱毒”、“療噦逆喉痹不通”,並能治療“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急者”和“風癇病”。同時,亦用為“殺諸蟲毒”。福建民間用以殺蠅,經試驗證明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一)小白鼠腹部皮肤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时间自3至20分钟不等,5周後解剖,检查成虫数,发现感染尾蚴5分钟的成虫发育率较低(33%),而感染10分钟(45%),15分钟(51%)及20分钟(54%)之差别不显著。 (二)病员经口服吐酒石治疗2周後停药1,2,3或4周解剖,发现余存虫数之差别并不显著。所以可用1周作为比较锑剂疗效试验的停药时间。 (三)对照组及吐酒石270毫克/千克/天剂量组内,雌雄鼠体内余存虫数相差不显著,但在吐酒石1700毫克/千克/天治疗组内,雌鼠体内的余存虫数少於雄鼠体内的虫数。所以实验治疗所用的小白鼠最好是雌雄各半。 (四)吐酒石治疗後大小两级体重鼠体内余存虫数,仅在停药3周组内有显著的差别:其他组内则未见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