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2000,对小花草玉梅花器官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参与其花发育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得到54 51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包含7 826 726 115bp的碱基序列信息。将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后,获得43 767个单基因簇(unigenes),平均长度为926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28 130条unigenes有同源比对信息。在43 767条unigenes中检测到5 015个SSR位点,且SSR不同重复基序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AG/CT,其次是AAG/CTT和ACC/GGT。通过转录因子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了12个与花发育紧密相关的MADS基因,分别为FUL1,FUL2,AP3-1,AP3-2,AP3-3,PI1,PI2,AG1,AG2,SEP1,SEP3和AGL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与小花草玉梅正常花相比,全白、绿白相间、五瓣变异、全绿变异花中的FUL1、SEP1,SEP3和AGL6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而12个基因在极端变异花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花的差异均不明显。定量结果经主成分分析显示,AGL6、SEP3、FUL1、PI2及SEP1的表达量均为小花草玉梅花形态建成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花草玉梅的基因信息,为后续研究其花器官变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凝病毒包膜(HVJ-E)可以通过增强肿瘤免疫反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靶向药物输送以达到高效治疗癌症的目的。诸多研究表明,HVJ-E的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如与DTIC联用)、放疗(如与BNCT联用)、热疗(如将MNPs与HVJ-E结合)等能够展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但是,由于HVJ-E全身给药易出现血凝问题,HVJ-E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研究发现,通过LbL技术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可以降低HVJ-E的血凝问题,并增加对肿瘤的特异性。该文将简述HVJ-E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策略,为促进HVJ-E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疆土辽阔,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随着外来昆虫的入侵,全国树木病虫害的暴发率逐年上升,对我国生态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树木病虫害的监测只能在局部地区,因而只能在已经暴发了较严重的病虫害后才能够发现和治理。树木病虫害如在早期未被发现和处理,可能会造成暴发的严重形势,且预防和治理将变得被动,因此,进行树木内部病虫害缺陷精准检测尤为重要。为更早和更加准确预报树木病虫害的发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控。针对早期传统方法如目测法、敲击辩声法和解剖观测法等方法的准确性低、时效性差和易对树木造成不可逆损害等缺点,近些年研究出了新的检测方法,包括指向性好、能量大的超声波检测法,低成本、穿透性强的应力波检测法,以及成像准确、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电磁波检测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有着相对应的成像算法,如走时法、频域分析法和Born近似法等。这些成像算法在分辨率、准确度、精度和计算速度上各有优势。通过对这3种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了解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有助于更好地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树木病虫害做出精准检测,能够把树木病虫害暴发后的被动治理变成暴发前的主动预防,以提早做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9 AG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为早期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病例231例未实验组和正常健康体检者325例为对照组,取其空腹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CTLA-4基因第1外显子区+49位点DNA进行扩增,产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CTLA-4第1外显子区+49AG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杂合子AG和纯合子AA、GG基因型发生的频率、A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的分布,分析CTLA-4+49 AG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CTLA-4基因外显子1区+49AG位点杂合子AG和纯合子AA、GG基因型发生的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A-4基因外显子1区+49 AG基因多态性与我省汉族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将人类p100基因,p100的SN基因片段和TD片段定向连入pERFP-CI质粒,使它们可与红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内融合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P100蛋白及其片段的定位、功能及与其它蛋白的相互关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PCR分别扩增出P100蛋白全长,SN片段和TD片段基因的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RFP-CI,构建相应的3种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红色荧光融合蛋白表达。结果①PCR法获得P100基因序列,长度为2659bp,SN基因片段1918bp,TD基因片段741bp;②将重组质粒直接进行双酶切鉴定可见P100片段,将经过蓝白斑筛选后的重组子经双酶切再与pERFP-CI载体连接并酶切得到SN片段和TD片段;③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3种外源片段成功载人pERFP-CI质粒;P100全长、SN片段、TD片段均可与红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中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4例着色性干皮病病人和3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和/或丝裂霉素C处理诱发SCE的观察结果。经紫外线照射的3例着色性干皮病病人淋巴细胞的诱发SCE频率比未照射的自发SCE频率均有显著增高(P<0.01),而正常人的淋巴细胞经紫外线照射诱发的SCE频率与未照射的自发SCE频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2例着色性干皮病病人和1例正常人淋巴细胞的诱发SCE频率比未处理的自发SCE频率均有明显增加,但病人的增加幅度显著大于正常人(P<0.01)。结果表明,这4例着色性干皮病病人都存在着DNA切除修复功能缺陷。此外,还发现分离淋巴细胞的自发SCE频率比微量全血培养的显著地高(P<0.01)。  相似文献   
7.
我国疆土辽阔,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随着外来昆虫的入侵,全国树木病虫害的暴发率逐年上升,对我国生态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树木病虫害的监测只能在局部地区,因而只能在已经暴发了较严重的病虫害后才能够发现和治理。树木病虫害如在早期未被发现和处理,可能会造成暴发的严重形势,且预防和治理将变得被动,因此,进行树木内部病虫害缺陷精准检测尤为重要。为更早和更加准确预报树木病虫害的发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控。针对早期传统方法如目测法、敲击辩声法和解剖观测法等方法的准确性低、时效性差和易对树木造成不可逆损害等缺点,近些年研究出了新的检测方法,包括指向性好、能量大的超声波检测法,低成本、穿透性强的应力波检测法,以及成像准确、适用于不同环境的电磁波检测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分别有着相对应的成像算法,如走时法、频域分析法和Born近似法等。这些成像算法在分辨率、准确度、精度和计算速度上各有优势。通过对这3种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了解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有助于更好地针对不同情况下的树木病虫害做出精准检测,能够把树木病虫害暴发后的被动治理变成暴发前的主动预防,以提早做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