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状态下生物膜表面蛋白质分子标记的表达量和修饰状态会发生改变。但由于其低丰度和不易溶解等特性,制约了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也制约了相关药物靶标的设计。近年来,为克服这些困难,学者们提出了"鸟枪法"的膜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鸟枪法"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本过程及其后续的部分改进工作。随着新的策略不断被采用,更多膜蛋白质的拓扑学特征和功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水稻幼苗单株DNA的提取及其PCR—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李晋涛 《生物技术》1998,8(4):13-16
以杂交稻Ⅱ代63幼苗为DNA提取材料,建立了以所提取单株DNA为模板进行PCR-RAPD分析的最佳条件,获得稳定而理想的PCR扩增效果。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最为常见。2008年中国卫生部将HFMD列入丙类传染病目录。近年来,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  相似文献   
4.
确定T细胞所识别抗原分子上的短肽序列对T细胞表位进行定位,对于研究特异性免疫应答有着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实验确定和理论预测T细胞蛋白质抗原袁位的常用方法,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表位预测是高效、准确筛选候选表位肽,进行表位疫苗设计的关键技术.随着免疫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一系列的算法和软件被开发并运用在 CTL表位的预测.本文综述了目前CTL表位预测的常用方法与研究进展.通过在 CTL表位预测原理和方法上的不断改进,候选表位肽的筛选效率将显著提高,表位疫苗的研制速度也将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rotavirus,R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是轮状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关键蛋白质。它可以与干扰素调控因子家族(interferon regulatoryfactor family,IRFF)的共同区域结合,阻断干扰素表达的信号通路,降低宿主细胞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I)的表达,从而抑制宿主天然抗病毒免疫机制的建立。因此,NSP1被认为是轮状病毒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轮状病毒NSP1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B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对免疫原性多肽和新型疫苗分子的设计都起着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诊断试剂的开发以及临床疾病的诊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实验确定和理论预测B细胞蛋白质抗原表位的常用方法,以及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巩沅鑫  王超  李晋涛 《病毒学报》2018,34(5):777-782
腺苷酸N6甲基化作用(m~6 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以及细菌和病毒的基因组中,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并能影响RNA的结构、定位和功能。病毒m~6 A修饰发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阶段,主要依赖于宿主细胞内的甲基转移酶和脱甲基酶系统的调节。m~6 A功能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通过与读码器蛋白(YT521-B homology domain family,YTHDF)结合而发挥作用。在不同种类的病毒中,m~6 A修饰执行两种完全相反的调节功能。本文通过对目前关于病毒m~6 A修饰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mRNA水平表观转录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同源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而使过敏现象的发生变得更为复杂。与一般的过敏反应类似,交叉反应主要通过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途径诱导产生。而不同途径介导产生的交叉反应表现出同一抗原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比较交叉反应在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水平产生的不同分子机制,阐明了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基础,为临床抗过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DNA的损伤修复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多环节的复杂修复系统。p53基因以多条信号通路,多种调控方式参与DNA修复。它可以通过其下游一系列靶基因p21、gadd45等调控细胞周期,使细胞停滞于G1期、G2期等检测点,从而使受损DNA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多因子参与的修复过程;也可以与DNA修复因子PRSA、PCNA、XPp48基因等相互作用,直接参与DNA修复;还可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参与DNA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