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饵料对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DGGE指纹分析并结合克隆、测序对饲喂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两种不同饵料的鳡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摄食配合饲料和冰鲜鱼的鳡肠道样品中分别检测到21条和17条清晰的DGGE指纹条带; 进一步的克隆、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表明, 21条测序谱带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微生物的同源性为98%100%。配合饲料饲养鳡肠道微生物特有条带代表种群主要为魏斯氏菌(Weissellakoreensis)等, 冰鲜鱼饲养鳡特有条带代表种为威斯康星米勒菌(Moellerella wisconsensis)等。从PCR-DGGE指纹相似性来看, 不同饵料饲养鳡的肠道细菌组成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性仅为11.9%42.6%。鳡肠道菌群的DGGE 指纹图谱中条带的H'指数(Shannon-Weiner 指数)最高为配合饲料饲养鳡第Ⅴ组样本, 达到2.84, 最低的为冰鲜鱼饲喂下的鳡第Ⅵ组样本, 为2.46。研究结果表明,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会对鳡肠道菌落产生影响, 可为鳡饲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此外, 两类鳡的肠道群落PCR-DGGE指纹图谱有助于这两种鳡产品的跟踪和肠道益生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糜烂的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oide)菌株JX-09。【方法】从患病草鱼分离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致病性检验;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回归感染后的草鱼体内再次分离到菌株JX-09,表明该菌株为致病菌;菌株JX-09对草鱼的半致死量为6.4×104cfu/g。通过生化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分析,将菌株JX-09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等头孢类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结论】类志贺邻单胞菌是草鱼肌肉糜烂病的致病菌,这是首次报道了该菌对草鱼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病毒挟持宿主细胞代谢以实现自身的复制和增殖,糖类作为宿主细胞最主要能量来源及大分子物质合成重要碳源,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其代谢受到严密调控。本文从病毒感染影响葡萄糖转运、糖代谢(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等3个方面概述病毒感染影响宿主细胞葡萄糖代谢研究进展,以期为病毒影响细胞葡萄糖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Ompk亚单位疫苗生产提供参数。方法:利用振荡和发酵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液浊度和蛋白诱导表达效果。结果:工程菌30℃摇瓶培养10h,种子罐培养8~10h,较为合适;摇瓶和5L发酵罐诱导表达培养,升温42℃诱导表达,7h效果较佳;经5批次50L、500L发酵罐诱导表达培养,均可得到重组蛋白表达的工程菌体,50L和500L发酵罐最高生物量分别为5.32g/L和6.38g/L,平均可达到3.75 g/L和4.74 g/L;适当延迟升温诱导前的培养时间,可提高工程菌的得率。结论:初步确定了重组蛋白工程菌规模化诱导表达培养方法,利用500L发酵罐培养可得到诱导表达的工程菌体。  相似文献   
5.
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主衣壳蛋白基因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亦称海鲡,是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重要海水网箱养殖对象。2005年8月,广东省海水网箱养殖的军曹鱼首次暴发类似的淋巴囊肿病,病鱼的口唇、鳃、鳍、尾及体表等处,可看到大小不一的单个或成群的肿瘤,个别网箱的感染率在80%以上,死亡率近30%。病鱼形象丑陋,严重影响其市场价值,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发现于1874年,1965年正式确认该病病原为淋巴囊肿病毒[1],现已知可感染9目34科140种以上鱼类。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在养殖石斑鱼、鲈鱼、牙鲆中发现淋巴囊肿病[2-5],随后对其病原…  相似文献   
6.
约氏黄杆菌属于黄杆菌科,黄杆菌属,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环境微生物。约氏黄杆菌研究集中在降解机制和滑动机制上,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同时在致病性上也有研究。概述了约氏黄杆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降解机制、滑动机制和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综述。目前,该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通过研究发现,其降解机制、滑动机制和致病机理三者间存在相关性。因此,联合研究三种机制可能成为以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腹腔注射、口服两种免疫途径探讨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免疫保护效果。将制备的迟缓爱德华菌菌蜕疫苗(ETG)和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KC)采用腹腔注射、口服两种免疫途径免疫罗非鱼,分别于免疫后14d、21d和28d采集罗非鱼血清、头肾、脾脏,测定血清中抗体IgM水平,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及罗非鱼头肾和脾脏中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Caspase3等细胞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攻毒试验得到菌蜕疫苗、福尔马林灭活疫苗两种疫苗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免疫组罗非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ETG注射组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P<0.01)FKC口服组。免疫28d,免疫组SOD、ACP酶活力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Group E、F);在头肾中,免疫组(Group A、B)TNF、IL-1和IFN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Group E、F)。在免疫保护试验中,所有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注射、口服菌蜕疫苗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79%、77%,注射、口服灭活疫苗组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62%、60%,但两种疫苗免疫保护率无显著差异。试验研制的菌蜕疫苗得到更高的免疫保护率,菌蜕疫苗在预防罗非鱼爱德华菌病中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作为生命科学的关键组成,生物信息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然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而非普通的个人电脑,从而极大地限制了生物信息学在水产科学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构建了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该平台由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分子动力学模拟3个功能模块组成。为了验证该平台的实用性,以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为例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Blast检索、GO和InterPro注释,鉴定了约氏黄杆菌(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M168株的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注释。通过同源模建,构建了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HZ-08的5个小节段的蛋白结构模型。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外膜蛋白A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并观察了平衡过程中系统温度、总能量、均方根偏差和环区构象的变化。以上结果均显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水产病原生物信息分析平台。此项研究将为其他学科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弹状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共患病病原,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等多种生物的严重疫病。该病毒属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相对简单。近年来,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发展,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本综述从弹状病毒概论、弹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其疫苗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概述其反向遗传操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弹状病毒防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弹状病毒(rhabdovirus)是一类有包膜的负链RNA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以及植物等。大多数的弹状病毒是动植物重要病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解析病毒基因组及功能基因可为该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宿主的互作机制以及疫苗研制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综述对弹状病毒的分类、基因组结构、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功能等方面研究进行概述、归纳与简评,旨在为弹状病毒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