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典型湖泊富营养化现状与区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全面科学地综合评估全国富营养化现状, 以全国五大湖区22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 科学评估了其富营养化状态, 分析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区域性差异, 并探讨了富营养化状态与总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2010—2011年, 59.1%的调研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其中云贵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蒙新湖区的富营养化呈两极分化状态, 东北山地-平原湖区与东部湖区的湖泊基本均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 青藏高原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通过分析日照数、无霜期、气温、水深、海拔、降雨与湖泊营养状态的关系, 揭示了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基本因素, 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范围内湖泊中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其中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三次曲线方程, 蒙新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S型曲线方程; 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叶绿素浓度随着总磷浓度的增加, 首先出现1个极小值点, 然后出现1个极大值点, 其中3个湖区极小值点对应的总磷浓度分别为: 0.054、0.089和0.072 mg/L, 可为我国对应湖区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藻细胞复苏过程中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在连续升高温度条件下,比较了在不同N:P值的培养基中复苏藻细胞的丰度、藻群落组成动态、藻光合活性变化,同时检测了这一过程中藻细胞中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共检测到7门,62种藻,表明太湖的底泥可以作为"种源",为藻细胞的复苏提供"种子"。6℃时蓝藻就能够萌发复苏,16℃左右是最适宜藻细胞复苏的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底泥中复苏蓝藻的光合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一直增加,表明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蓝藻从底泥中的萌发和复苏;但是复苏的绿藻和硅藻的光合活性一直处在被抑制状态。低N:P值培养基中复苏的藻细胞丰度远远大于其他2种培养基中复苏的藻细胞丰度,低N:P值能够显著性的激发藻细胞从底泥中的复苏。同时,低N:P比培养液中复苏藻细胞的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液中复苏藻细胞的ATPase活性;16℃时2种ATPase活性的骤然升高与最适宜藻细胞复苏的温度相吻合,而且这个温度提前于复苏藻细胞显著增加的温度(21℃)。此外,复苏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与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都呈现显著性的线性相关(*P<0.05)。因而,藻细胞中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恢复和升高,对推动藻细胞从底泥迁移到水柱中的萌发和复苏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244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22例),治疗组给予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螺环酮治疗。治疗10周后,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评价疗效,运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A及MA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ES评分在治疗第2、4、6、8、10周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在治疗焦虑症时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考虑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不同流速下红鳍银鲫趋流行为与耗氧率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28℃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和活动代谢同步测定装置对红鳍银鲫(Barbodes schwanenfeldi)幼鱼在0 m/s、0.1 m/s、0.3 m/s、0.5 m/s 4种流速条件下的趋流行为和耗氧率进行了同步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红鳍银鲫在静水下的游泳活动表现出随机而无特定的方向性,当流速达到0.3 m/s以上时则呈现很强的趋流性.和静水对照组相比,三个流速实验组在各个时间段的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显著上升,其中多数时间段以0.3 m/s流速组最大,0.5 m/s流速组次之.低流速组(0,0.1 m/s)三个指标在90 min内随时间变化不显著,而高流速组(0.3,0.5 m/s)随时间变化明显.红鳍银鲫在90 min各个时间段摆尾频率(Tail beat frequency)与趋流率(Rheotaxis frequency)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其回归关系式为:RF=a bTBF,a值在41.13-55.02、b值在8.0 7-11.42、R在0.69-0.95之间;摆尾频率和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同样呈 显著的线性相关,其回归关系式为:OCR=a bTBF,a值在77.38-137.42, b值在10.85-59.36,R在0.87-0.96之间.0.3 m/s流速下红鳍银鲫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24 h的变化规律为:实验开始时三个指标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在3 h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并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其中耗氧率在最初3 h的增幅显著大于趋流率和摆尾频率,而随后回落的幅度却小于前两者.在较高流速下,红鳍银鲫幼鱼不能长期保持趋流状态和维持较高的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