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7号'('South China 7')、'华南9号'('South China 9')和'华南205号'('South China 205')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种植后90、120、150、180和210 d的3个木薯品种嫩茎叶中氢氰酸、总黄酮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供试3个品种嫩茎叶作为饲料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种植后时间延长,3个品种嫩茎叶中的氢氰酸和总黄酮含量变化均呈波动趋势,其中,'华南7号'嫩茎叶的氢氰酸含量在种植后150和210 d显著降低(分别为347843和320507 mg·kg-1),'华南9号'嫩茎叶的氢氰酸含量在种植后150 d最低(313643 mg·kg-1),'华南205号'嫩茎叶的氢氰酸含量在种植后210 d最低(75103 mg·kg-1);'华南7号'和'华南205号'嫩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在种植后120 d最高(分别为1963%和1917%),而'华南9号'嫩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则在种植后210 d最高(1801%).不同生长期3个木薯品种嫩茎叶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符合相关动物饲料的标准,而总磷含量均较低.其中,'华南7号'嫩茎叶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总钙含量在种植后150 d相对较高,分别为25273%、7687%、23077%、7157%和1660%,其无氮浸出物含量(26823%)相对较低;'华南9号'嫩茎叶的上述5种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植后120 d相对较高,分别为28050%、6990%、21557%、8467%和1493%,其无氮浸出物含量(24723%)相对较低;'华南205号'嫩茎叶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在种植后120 d相对较高,分别为24273%、7080%和7633%,其粗纤维(18470%)、无氮浸出物(32037%)和总钙(1323%)含量相对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华南7号'、'华南9号'和'华南205号'嫩茎叶作为饲料的最佳采收时间分别为种植后150、120和120 d.  相似文献   
2.
橡胶林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林,而土壤磷是热带地区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理解土壤磷转化机理对于生态系统的磷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热带地区海南儋州不同林龄(4、15、31a)橡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Hedley连续浸提法研究了土壤磷组分,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在橡胶林内各磷组分的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闭蓄态磷中等活性态磷活性态磷团聚体内磷钙磷。随着林龄的增加,橡胶林土壤中的磷组分发生显著变化。4、15、31a橡胶林的闭蓄态磷分别占总提取磷的52.61%、47.17%和34.91%,而活性态磷分别占总提取磷的6.67%、11.32%、13.68%。土壤总微生物、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阳性菌(G~+)的PLFAs含量均表现为15a4a31a,而31a橡胶林放线菌、真菌(F)和丛枝菌根真菌(AMF)的PLFAs含量均低于4a和15a。冗余分析(RDA)显示,全氮、有机碳、p H、F、AMF、G~-、G~+是引起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磷组分变化的重要贡献因子。研究表明,在橡胶林发育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土壤磷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饲料的含水率是影响黑水虻生长发育及其对饲料养分转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究黑水虻生物转化过程中饲料最佳含水率。将3龄黑水虻幼虫接入含水率为40%、50%、60%、70%、80%的饲料中,每隔3 d记录黑水虻的体重,至预蛹数达总数的50%时结束试验,计算预蛹历期、预蛹总产量及有效转化率,测定黑水虻及饲料残渣养分及总能。结果发现:1)黑水虻预蛹总产量及其对饲料的有效转化率随水分含量升高而线性增加,在80%水分下达到最大值。2)黑水虻在70%水分下最先预蛹,预蛹历期为14 d。3)黑水虻体内CP含量随水分含量增加而线性下降,EE、GE含量随水分增加线性上升。4)黑水虻对饲料GE的代谢消耗率在60%水分下最高,而在80%水分下对饲料养分的累积量最高。因此,生产中为了高效运转黑水虻生物转化体系,应根据生产目的调节饲料水分以获取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嗜水气单胞菌HS01的偶氮染料还原脱色特性.[方法]建立HS01/偶氮染料/电子供体序批式厌氧反应体系,研究Fe(Ⅲ)/腐殖质还原菌HS01以偶氮染料为电子受体的厌氧呼吸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构建HS01/偶氮染料/电子供体/铁氧化物体系,探讨铁氧化物对HS01偶氮还原的影响.[结果]HS01可将金橙Ⅰ迅速还原,菌体增殖;柠檬酸、丙三醇、蔗糖和葡萄糖体系中,16h金橙Ⅰ的脱色率分别达87%、85%、88%、90%;不同pH和金橙Ⅰ初始浓度条件下的脱色率不同;在反应体系中加入α-FeOOH,脱色率从90%增加至95%,Fe(Ⅱ)生成量与无染料对照体系相当.[结论]HS01能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金橙Ⅰ为唯一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蔗糖、柠檬酸、丙三醇也可作为有效的电子供体,脱色率依次递减;甲酸、乙酸、乳酸、乙醇及丙酸不能作为HS01厌氧呼吸的电子供体.金橙Ⅰ脱色的最佳pH范围为6.0-8.0;高浓度(2.0 mmol/L)金橙Ⅰ负荷下,HS01仍保持高脱色率(>85%).在HS01/α-FeOOH/金橙Ⅰ体系中,异化铁还原作用与偶氮呼吸作用同时发生,异化铁还原能促进偶氮脱色,而脱色对Fe(Ⅲ)还原没有明显影响.这可为铁/腐殖质还原菌在环境修复和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研究积累.  相似文献   
5.
金属矿区芒草种群对重金属的积累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大型综合金属矿区中经历不同污染强度与污染时间胁迫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种群对4种主要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初步揭示芒草对这些重金属的积累特性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芒草根茎叶对4种重金属的的积累顺序为:根〉叶〉茎;2芒草对Cd、Pb的积累量与土壤中这两种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对Cu、Zn的积累量与土壤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主要是因为土壤最高Cu与Zn含量已超过芒草对这两种元素积累所需的最大量,成为对芒草构成胁迫的主要因子。在该矿区的酸性条件下,芒草对Pb、Zn、Cu3种重金属的吸收率随pH值升高而升高,pH接近的样地,芒草的吸收率主要受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合各种群对四种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判断,强度胁迫下的种群可能已发生耐性分化,从而产生较其它种群更强的耐重金属特性。总体上芒草是一种多重金属耐性植物,对这四种重金属的耐性顺序是:Cd〈Cu〈Zn-Pb。  相似文献   
6.
划区轮牧中不同放牧利用时间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比研究了划区轮牧中不同时间的放牧利用对各小区的植被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固定放牧时间长度的情况下 ,早放牧小区的草群结构比晚放牧的小区受到的影响大。家畜对早放牧小区的牧草利用率高于晚放牧的小区 ,草地生产力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对于可利用牧草营养 ,早放牧的小区可提供较多的粗蛋白。在生产实践中 ,要灵活应用划区轮牧制度 ,对不同时间放牧利用的各小区要根据草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具体的放牧时间长度 ,在不同的年度也要按不同的顺序来轮换放牧 ,兼顾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与家畜生产。  相似文献   
7.
优质菌种是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毛木耳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可作为新种质创制和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为丰富毛木耳的育种材料,本研究以采自中国、俄罗斯和赞比亚3个国家的4株野生木耳菌株为材料,进行了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分子系统发育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出菇品比试验。结果表明:4株野生木耳菌株均为毛木耳;菌丝体最适碳源各不相同,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或氯化铵,最适pH为7-9,最适温度为25-30 ℃;所有菌株均可驯化出菇,其中赞比亚菌株Ⅲ的发菌速度最快,且第一茬鲜重高于国内栽培菌株(Ⅴ和Ⅵ),俄罗斯菌株Ⅰ最先产生原基。本研究获得的4株野生毛木耳菌株,在营养需求、出菇形态、产量和生育期等农艺性状上均存在差异,为毛木耳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华南两种豆科人工林体内养分转移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报道了马占相思与大叶相思两种豆科植物叶内养分的动态及养分转移特征 ,分析测定两种植物的绿叶与黄叶内氮、磷、钾、钠、钙、镁等 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的成熟叶养分含量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全年养分水平较为稳定。马占相思体内氮、磷、钾、镁养分水平显著高于大叶相思 ,这 4种元素在绿叶与黄叶内的含量也有显著差别。两种植物对 4种元素大量转移再利用 ,但对钙、钠没有表现出转移 ,大叶相思与马占相思平均养分转移率分别为 :氮 49.8% ,39.8% ,磷 75 .5 % ,66.5 % ,钾 61 .8% ,43.3% ,镁 1 9.4% ,1 5 .6%。作为豆科植物具有的固氮能力 ,使转移率格局与非豆科植物不同 ,表现为氮转移率降低 ,而其它元素转移率显著上升。马占相思氮转移量高达 1 1 2 .43kg/( hm2 · a) ,磷 1 2 .74kg/( hm2 ·a) ,钾 45 .78kg/( hm2 · a) ,但镁只有 1 .64kg/( hm2 · a) ,大叶相思养分转移量为 :氮 90 .1 7kg/( hm2 · a) ,磷 7.2 3kg/( hm2·a) ,钾 34.49kg/( hm2·a) ,镁 1 .5 8kg/( hm2·a) ,通过转移获得的养分与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养分量大致相当 ,这两个养分源共同满足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9.
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不同阶段的甘蔗渣中分离到多种纤维素分解菌,经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功能菌株c1g3-3及其最适功能培养基蛋白胨纤维素培养基(PCS),并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综合鉴定得出c1g3-3鉴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 obacter xylosoxidans)。  相似文献   
10.
骈永茹  李婧怡  李勤奋  王欢  李玉  杨阳 《广西植物》2023,43(7):1308-1316
为优化巨大侧耳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该研究以两株不同温型的巨大侧耳菌株PG46和PG79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原生质体制备的菌丝体菌龄、稳渗剂种类、溶壁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因素实验中,巨大侧耳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为菌龄5 d,溶壁酶浓度2.5%,0.6 mol·L-1甘露醇,32 ℃(PG46)或27~35 ℃(PG79)酶解4 h。(2)正交试验验证并优化了单因素实验结果,组合2(菌龄5 d,溶壁酶浓度2.5%,0.6 mol·L-1的甘露醇,32 ℃酶解4 h)可同时作为PG46和PG7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原生质体产量分别为11.22×106 CFU·mL-1和7.28×106 CFU·mL-1。(3)F-test检验中,各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菌龄>溶壁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G46),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溶壁酶浓度(PG79)。综上所述,两株不同温型巨大侧耳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基本一致,菌龄对两菌株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程度最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巨大侧耳的杂交育种、遗传转化、全基因组测序等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巨大侧耳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