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5年在医学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ntgert)发现了X线,荷兰生理学家爱因妥芬(W.Einthoven)首次从体表记录到代表心脏完整的除、复极过程的心电波形,并以P、Q、R、S、T来标志不同的、可区分的棘波,还给这类心脏电活动命名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相似文献   
2.
心电、呼吸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用于移动监护系统的生理信息采集及预处理装置。该装置以ARM为核心,包括低功耗的双路心电信号放大、滤波、抗基线漂移电路。实现了心电信号的采集、预处理、简单分析及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呼吸信号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针对院外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包括便携式监护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其特点在于可对身处院外、自由活动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远程、实时、连续的监护,同时获得被监护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已完成的整体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不仅能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进行干预,而且还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对突发急病的患者进行快速救治。该系统是院内监护系统功能的延伸,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磁铁控制高频心脏起搏频率的设计方法。这种起搏器的刺激频率可高达 4 92ppm ,而且脉冲输出频率可根据需要用磁铁从 2 31~ 4 92ppm加以调控。因为起搏器主要用于动物实验 ,所以起搏器的体积较小 ,只有 9mm× 36mm× 4 0mm ,重量也只有 2 0g左右 ,而使用寿命却在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器程控与遥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搭建一个心脏起搏器程控与遥测的实验平台,研究高效的程控遥测方案。方法系统由计算机显示终端、FPGA开发板、无线传输硬件电路构成。讨论除无线传输硬件电路之外的设计:计算机显示终端主要实现发送程控命令和显示遥测数据;FPGA开发板分别模仿程控仪和心脏起搏器,主要实现程控遥测信息的编码、解码和纠错功能。结论本系统提出了一种脉冲位置调制(PPM)编码方式——多位PPM编码方式,用于产生包含信息的脉冲波。该方法可以提高无线通讯的传输效率,若应用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延长其电池的使用寿命。实际测试结果证实了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中温度场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建立在射频电流组织加热和热传导基础上的射频消融中温度场建立的理论模型,初步分析了血流对温度分布提影响,得出稳定后的温度场在径向的分布基本上与r及血流速度成反比;近场的温度场的建立过程的时间常数与血流速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心室纤维性颤动是一种最严重的异位心律失常,它往往是导致心脏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室颤的治疗,电除颤的疗效最为肯定。电除颤又可分为体外除颤和体内除颤二种,其中体内除颤比体外除颤所需的能量小得多,只需25~60焦耳就够了。目前国外已有自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问世。这种除颤器是利用一根放置在心内的导管电极和心外膜电极作为放电脉冲的刺激电极,同时它们又是室颤讯号的接收电极,一旦室颤发生,且持续时间超过5~10秒种,被AICD感知后,除颤器就通过电极向心脏  相似文献   
8.
起搏器的频率自适应功能可以弥补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问题。其实现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与人体代谢水平相关的生理或非生理参数,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传感器指示频率",以此提供与代谢水平相适应的起搏频率进而调整心输出量。频率自适应功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耐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众多起搏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UC3845的PWM去控制反激式充电电路,将该电路运用于体外除颤器中,改变传统电路的正激式充电方式,大大提高了充电效率,缩短了充电时间。此外,还对电路中变压器设计作了详细的计算和对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心外膜电位标测是一种重要的心脏电生理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的研究。128道心外膜电位标测系统由柔性电极、放大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可用于心外膜实时标测。通过对标测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和传导路径,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