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红茶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是否有改善效果。方法:将48只清洁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茶菌组、依达拉奉组。红茶菌组术前给予红茶菌液灌胃7天以及再灌注麻醉清醒后追加灌胃1次,依达拉奉组大鼠在再灌注前15 min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遵循Zea Longa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2 h后恢复再灌注24 h 建立MCAO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劲总动脉。再灌注24 h后,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脑损伤程度;TTC染色观察红茶菌对大鼠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并用Image J软件测定梗死面积;HE染色后观察大鼠脑组织皮层神经元病理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形态。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红茶菌组神经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21±0.60),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01±0.66),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52±0.52)(P<0.05);TTC染色后观察到模型组大鼠大脑梗死灶明显,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大鼠梗死面积明显减小;HE结果显示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明显,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坏死减轻,梗死面积缩小;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染色质溶解,线粒体肿胀,红茶菌组与依达拉奉组较模型组溶解减少,线粒体结构较完整。结论:红茶菌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元损伤,有望成为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法或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蚱科26种蚱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蚱亚科、短翼蚱亚科、刺翼蚱亚科及股沟蚱亚科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以蜢总科的Vandiemenella viatica和Proriferasp.作为外群,构建了MP树和Bayes树。在获得的598bp的序列中,有289个变异位点,253个简约信息位点; A、T、G和C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1.6% ,32.7% ,19.5% ,16.2% , A+T含量高于G+C含量。分子系统树显示:蚱亚科尖顶蚱属和该亚科其他属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短翼蚱亚科的狭顶蚱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尖顶蚱属的广西尖顶蚱聚在短翼蚱科内,与该亚科的尖翅狭顶蚱形成姐妹群且支持两者关系的置信度很高,广西尖顶蚱不应属于蚱亚科尖顶蚱属。龙滩柯蚱与蚱属的桂南蚱形成姐妹关系,而庭蚱属的细庭蚱聚在柯蚱属中,且蚱亚科柯蚱属的防城柯蚱与刺翼蚱亚科的二刺羊角蚱形成姐妹关系,因此柯蚱属不是单系群,作为一个单独的属是可疑的;蚱属不是单系群,日本蚱也不是蚱属中的原始物种,锯齿股蚱和粗体蚱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再次证明二者为同一物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细菌的耐盐机理 ,根据细菌中存在的Na+/H+反向运输体 (nhaA)的基因序列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 ,从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DH5α中克隆获得了11kb的DNA片段 ,经过核酸序列分析 ,发现基因片段包含了nhaA基因完整的读码框架。采用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 ,结果显示nhaA基因在多种细菌中均存在 ,表明nhaA基因是细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能够反向运输Na+相似文献   
4.
皮肤外伤愈合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伤口难以愈合。许多皮肤外伤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如重组生长因子、生物工程皮肤、干细胞生物学等。基因修饰干细胞疗法是干细胞和基因重组疗法的结合,其中干细胞有治疗和基因传递载体两种作用,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组织再生策略,该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乃馨  封霞  蒋国芳  方宁  轩文娟 《昆虫学报》2008,51(11):1187-1195
本研究基于Cytb 基因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来推断17种蝗虫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这17种蝗虫均采自国内,代表了蝗科(Acrididae)5个亚科:黑蝗亚科(Melanoplinae)、斑腿蝗亚科(Catantopinae)、刺胸蝗亚科(Cyrtacanthacridinae)、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和大足蝗亚科(Gomphocerinae)。采用联合序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ytb 和COI联合序列长度为1 998 bp,其中A和T总含量为72.13%,G和C总含量为27.87%。联合序列共包含了889个保守位点,1 109个变异位点,在这些变异位点中有838个简约信息位点。系统发生树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进行构建。使用蜢总科的变色乌蜢Erianthus versicolor 和 Erianthus sp. 两个种作为外群。结果表明:大足蝗亚科和斑腿蝗亚科的单系性没有得到支持。斑翅蝗亚科内部各种聚成一个大支,在本研究中该亚科的单系性得到支持,与前人的研究结论相同。大足蝗亚科、斑腿蝗亚科、刺胸蝗亚科和黑蝗亚科这4科关系非常近,可以考虑将其合并为一个亚科。同时,我们发现基于Cytb和COI基因联合序列推断蝗科内各亚科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并不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联合抗真菌药物在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预防其复发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重度VVC的患者共11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9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于第1、第4天阴道放克霉唑阴道片0.5g,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0.2g,qd,连用7d;研究组上述治疗后阴道继续放阴道用乳杆菌活菌0.25g,qn,连用14d;分别于停药后7~14d、28~35d及2个月复查,观察近期、远期疗效及是否有复发。结果停药后7~14d,研究组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效率为86.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8—35d,研究组有效率为98.21%,对照组效率为8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随访,研究组复发率为O%,对照组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VVC在抗真菌治疗后给予阴道放乳杆菌活菌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对于中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脑内谷氨酸、乳酸以及葡萄糖,分析结果以评价以上因素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1月颅脑外科和ICU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2例,根据GCS分为重度昏迷组和中度昏迷组,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并在手术直视下置入微透析探针,置入后第4天拔除,定时收集透析液约10μl,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2、3、4天收取标本并立即送检,分别检测患者标本中的谷氨酸、乳酸和葡萄糖含量,并结合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中度昏迷组乳酸与谷氨酸值在手术后呈进行性下降,与术前比较,术后第2、3、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值的变化与谷氨酸变化趋势相近,与术前比较,在术后第3、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值与术前比较,术后第2、3、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昏迷组谷氨酸、乳酸和葡萄糖与术前比较,三者均在第4天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重度昏迷组谷氨酸测量值在各个观察点均高于中度昏迷组测量值(P<0.05),乳酸值亦明显高于中度昏迷组测量值(P<0.05),葡萄糖测量值两组术前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术后第1天始,中度昏迷组各个时间点测量值明显高于重度昏迷组。结论:结合患者的GCS评分,应用微透析技术实时监测患者脑内谷氨酸、乳酸以及葡萄糖的含量变化,能很好的把握患者的病情,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之一,它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引起。患者以中青年以及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孕妇和肝脏疾病患者若感染HEV可能引发重症肝炎且病死率高。孕妇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死率可高达20%-30%[1,2]。戊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以散发多见,流行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发展中国家。1986-1988年新疆南部地区发生的戊型肝炎水型流行是迄今世界上最大一次流行,共计发病119 280例,死亡707例[3]。近些年来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一些发达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戊型肝炎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重型肝炎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控制该病已刻不容缓,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戊型肝炎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戊型肝炎治疗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在皮层和海马区表达以及依达拉奉的干预。方法:将SD大鼠(雄性)随机分为以下几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剂量为10 mg/kg的依达拉奉于再灌注前15 mim经腹腔注射。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脑神经损伤表现;TTC染色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和脑部损伤程度;对大鼠神经元细胞进行HE染色,观察其在皮层和海马区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eclin-1和LC3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依达拉奉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为(2.00±0.67),显著低于模型组的(2.50±0.53)(P0.05)。模型组大鼠脑部观察到梗死灶出现,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受损伤,依达拉奉组上述症状减轻。皮层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的Becl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08±0.85)%、(33.42±1.57)%和(25.61±1.39)%,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的Becl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4±0.21)%、(31.82±1.73)%和(22.74±1.26)%,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区L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3±0.47)%、(39.72±1.73)%和(28.53±1.6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LC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74±0.37)%、(32.53±1.43)%和(25.38±1.23)%,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Beclin-1和LC3表达水平增加,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下调它们的表达减少自噬发生,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免疫磁珠从新生SD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分离培养获得大量、高纯度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选用1-3d SD大鼠,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听泡,在高倍镜下仔细剥离蜗壳,开放耳蜗,完整取出耳蜗组织,分离并且除去膜蜗管外侧壁的血管纹和基底膜组织,然后剪碎。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用胎牛血清中止消化,离心以后加入DMEM/F12培养液培养。3-5天后对细胞应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方法进行纯化,培养2天后进行传代接种,培养过程中对提纯后的大鼠耳蜗雪旺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其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S-100免疫荧光鉴定并且计算细胞纯度。结果:分离培养后所得的细胞即为雪旺细胞;利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纯化,纯化后的大鼠耳蜗雪旺细胞纯度为97%±1.2%。结论:免疫磁珠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纯化新生大鼠仔鼠耳蜗螺旋神经节雪旺细胞的方法。所得耳蜗雪旺细胞活力强、纯度高,可以用于耳蜗雪旺细胞与螺旋神经节轴突的生长和再生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